初见哲思想法

学语言(英语)为什么这么难?

2020-06-19  本文已影响0人  须皎善

        我们这些80、90后学英语少说也有十多年了,有些是要攻坚好几次四级的英语渣渣,更多的是不能开口的哑巴英语,或许在求学路上我们一直会问“我的英语怎么学得这么差呀”,如今有出国的可能,就会想“要不要临阵磨刀,还是直接手脚并用式英语对话?”对苍天长叹一声“为什么这么难呐?”

太南了(via 网络)

        我们可以从我们熟悉的语言说起,鲁迅先生掀起了白话文的开端,在这之前都是文言文,读书时期语文课的文言文折磨不亚于英语,只是我们被要求用文言文写文章,否则可能多一些“怨声载道”,文言文的题型跟英语阅读理解很类似了,根据一篇文章/段落来回答相关的问题,要点就是看懂大意、找到关键词,不管是文言文中精炼的文字,还是阅读理解中几口气才能读完的各种从句组成的一句,找到主谓宾/主谓就谢天谢地了。

      说到这里,可能get到一点了,我们把语言当作一门学问在学,有多少种从句?多少种时态?哪些固定搭配?什么词可以互换?看到这些就已经晕晕乎乎,更别提为了应付考试而消耗脑力,让人内心中生出一种抗拒,是否还有人记得曾经的感受?

        或许我们应该把学一门语言分成两部分来说,仅仅说还是说写,就像没读过书的也会说中文,就是一个表达自己的工具,但是读书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还能更深入的学到知识、看书,可以说我们在学习之初就让这个方向偏了,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背着李梅和韩梅梅的对话,多年后可能打招呼都不能流畅地应对,想想我们小时候说话,第一次喊出“妈妈/爸爸”,跟外国小孩喊出“mommy/daddy”是一样的。

逼疯人的时态(via 网络)

        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小的时候就跟着外教对话、沟通,读书时在学语法、定状补这些时并没有表现出显现出学得很好,但是交流、沟通那都是溜溜的。

        我们可能提出另一个问题,我们没有那样的语言环境,是的,大家都说普通话,跟谁去说英文,久而久之怎么着也忘得差不多了,且不说英文,单单是方言,我们一旦离开方言所在地一段时间再回去后,方言是生疏了的,最明显的可能就是说起来都没那么流畅,也会突然卡在一个不知道怎么发音的词上面,但这是学成的后话了。

        我们想想大学毕业后,或者高中毕业后,我们也几乎都是哑巴英文,环境可不太愿意被这个锅,那除了把语言当学问来学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呢?

真的还是假的(via 网络)

        应该是有的,就像中文学得再溜的外国人都会被绕晕的句子,譬如“我想过过过儿过过的日子”,他们只会说我们的语言,却不知道我们的一些表达思维,同样我们也不懂他们的,我们可能说“他开车一流”,英文更倾向于表达为“He’s an excellent driver”,而不是“He drives very well”,第二种表达方式太局限,使用起来也不如第一种灵活便利。

        从这个角度来说,环境也是有些原因的,在英语环境中浸淫,会被潜移默化,但是我们不可能为了学一种语言专门跑到当地去,能做到的人太少太少,我们只能通过理解他们的表达思维、像学说话一样从基础学起,道路长且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