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灾害再想起
从台风杜苏芮华南登陆后在华北制造洪水,到台风卡努蛇形走位在东北制造洪水,到加州山火、夏威夷山火,到西安山洪泥石流。近年来,异常的天气似乎越来越频繁。
我想找到背后的原因,于是做了些功课,关于台风、野火……
台风的发源和减弱后的风险
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一种。
台风发源于热带海面。由于温度高,大量海水被蒸发到空中,形成低气压中心。随着气压的变化和地球自身的运动,流入的空气也旋转起来,形成一个逆时针旋转(位于北半球)的空气漩涡。水冷凝时一部分热能被转化为动能,造成热带气旋附近高风速。高风速驱动风暴上升,并进一步加快冷凝。只要气温不下降,海水温度也足够高,这个热带气旋就会越来越强大,最后形成台风。
台风离开温热的海面后,一方面与地面等障碍物进行剧烈摩擦,消耗大量能量,另一方面得不到水蒸气能量的支持,所以登陆后就会漫漫减弱了。台风减弱后仍然携带大量水汽,如果遇到副热带高压的阻挡、山势的抬升之类情况,就可能造成极端暴雨。
野火的起源和传播能力
野火是有可燃性植被区发生的、意料之外的火灾。
干燥的草木是良好的燃料,自然界不缺空气和导火索。如果林木和土壤因为蒸发失去水分,植物就会变得易燃。太阳的热量、闪电、火车轮子制动的火星、电路的火花,都可以成为导火索。
野火可以迅速传播。在草原上,传播速度可以达到22公里/小时,在树林里也可以达到10公里/小时以上。野火并不怕湿润的林木,野火的火线前锋可以加热空气和木材,使得木材热裂解并释放出易燃气体,然后点燃木材。野火也不怕阻碍,火焰的余烬,可以借着风势穿越原本可充当防火道的道路、河流和其他障碍物。
保护海洋生态
前些天看了一部纪录片《Seaspiracy》(渔业阴谋),了解到海洋生态对地球的健康运转至关重要。海洋产生的氧气占我们呼吸氧气的二分之一,海洋还吸收了四分之一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
工业捕捞海洋鱼类严重影响海洋生态。渔网渔具是数量最大的海洋污染物(占比46%)。猎杀鲨鱼鲸鱼等终结者,破坏生态链使得海洋动物群无法正常维持。没有海洋动物,海洋植物生态也会退化。我祖辈、父辈的童年,市民吃小黄鱼似乎是很正常的事情,但现在市场上买不到野生黄鱼了。短短小几十年,人类的过渡捕捞,使得使得黄鱼、三文鱼之类几乎绝迹,很多渔船要跑到南美、非洲才有少量的收获。
要恢复海洋的生态,就应该减少人类对海洋的索取。如果人类停止捕鱼,让海洋生态自我修复,可能十年后我们就又能见到大批的野生鱼类。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惩罚,台风、森林火灾、泥石流等极端灾害让我们领教了破坏大自然的代价。然而,环境机构很多口号很响亮,真正有效的环保措施却很少。希望环保不光是“地球一小时"之类的show,除了可再生能源、碳排放指标之外机构关心的措施之外,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
从我做起,节水节电、低碳出行、光盘行动、少吃鱼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7005/944a37402fe8bcca.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