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的功能性
2022-07-13 本文已影响0人
梅飞瑟舞_935b
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第1133天 22.7.13运动打卡第304天 2038h 约练642
咨询中来访的“症状”是我们关心的重点,而“症状”的解决或缓解一般就是来访或其家人的主要目标。
解决“症状”,首先要了解“症状”,而了解的前提是让“症状”剥离开人而单独存在,就是我们常说的“外化”,只有当“个人”可以站在“症状”外围时,才可以更清晰的了解它。
咨询师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比来访更懂,哪怕非常资深,所能看到与了解的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了解自己和问题的一定是来访本身。
所以,咨询师需要询问来访,确认来访的知觉,来访对“症状”的看法、感受、影响、为应对而采取的行动,以及对此的期待、希望的改变等等。
同时咨询师也需要引导来访去看“症状”的功能,如果不是能够满足来访某方面的需求,“症状”是很难一直存在。譬如,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社交孤立等行为,往往可以中止一些不愉快的情绪或生理状态,上述表现很大程度都不太让人接受,可以改变却又很难。如果不去看到“表现”背后的功能,就很容易给“症状”贴上负向标签,比如,你就是个没有控制力的人。而当我们了解“症状”或某些“表现”背后的功能后,就可以在此工作,可以探讨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来实现此功能,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中止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可以去寻找一些积极、正向的方式,这样既满足了内心的期待,同时也在无形中解决或缓解了来时的“症状”。
而这“功能性”同时也让我们看到,“症状”是被“症状”背后的功能所不断强化的,功能性越强,“症状”也就越被强化。所以要解决“症状”确实得从此处入手。
所以关注问题很重要,而关注问题的“功能性”同样重要,或者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