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象”驱动器

2024-02-06  本文已影响0人  王锦康

【“论景象”驱动器】

论——多元结论法
景——场景预设法
象——双向(象)考虑法

这个模型,和帮助的八大问目的一致,可以拓展知识的边界。

八大问深度和广度都更大,但容易令人望而却步。

而这个驱动器每一条只有两个问题,执行起来更简单。

这给我一个启发,如果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点,不必求全,更重要的把重点形象地提炼出来,让大家能接受到一点,用出一点,就足够了。

第一步,运用多元结论法。

作者是如何论证这个知识点的?

通过讲述故事,作出对比,先介绍了背景,即原CEO采取的措施,再讲新CEO的独特洞见。引出最后的观点。

从作者提出的论据中,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1.有时候身处局中,容易浮云遮望眼,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此时引入外部视角,便十分必要。
2.真正的问题有时候是隐藏着的,因此需要通过私董会等方式进行挖掘

第二步,运用“场景预设法”。

在“……”情况下,如何用?
当我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寻求私董会伙伴的帮助,让他们来对我做一对一私董。

在“……”情况下,如何用?
当我想表达问题的解法并不是原先认为的那样时,我可以讲述这个故事。

第三步,运用“双向考虑法”。

这个知识点的价值是什么?它能够帮助我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知识点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新的看问题的视角,当我们困于某个问题难以自拔时,不妨试试外部视角,或者找找自己未曾考虑的地方。

它能够帮助我反思真正重要的问题,我可以自我提问。

这个知识点的局限性是什么?它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用?

局限1:不具备可操作性,只能算是一个建议。对个人而言,很难自行发现。

局限2:故事的背景不充分,损失1/5的市场,总归是有原因的,但是这里没有介绍。

因此很难说明原先的方法是路线不对,还是执行不对、还是其他原因。可能再换一个CEO按原先的路径,以不同的风格处理,效果又会不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