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孤独者的文字杂货铺

“伪精致”正在掏空年轻人?

2019-01-21  本文已影响2人  答野

一篇爆款文火了,年轻人在营销号的努力下,继沉迷游戏、抖音、外卖、无效努力之后,又开始“伪精致”了。

放屁。

无非是一些没有深度的人,年华已逝又把握不住话语权,开始骂街、开始不体面。但又要立牌坊,所以把“乱花钱”改成“伪精致”,把“败家子”改成“掏空年轻人”。

见过几个年轻人就在这里大言不惭?

当然,作者槽糕的文笔显示,他不仅没见过几个年轻人,连菜市场都没去过。

当我们聊一个观点的时候,不止要看观点,还要看他的论据、证明过程。


论据

论据无外乎是一些作者眼中的高价品:吸尘器、牛油果、面膜、口红、租房得独立厨卫。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东西真的就高级到就能毁掉下一代吗?

如果真有那么神奇,未来战争将消失,比一比谁卖的东西贵,国际秩序都能确定。

每样东西所能带来的收益如果能覆盖增加的成本,而这个成本又能被消费者的预算接受,就没多可怕。

1

就拿作者瞧不起的健康食物来说,作者可能在上一波刷屏之后没点过外卖,不太了解价格走向。

一份“小资”的蔬菜沙拉,不管加了鸡胸肉还是准备了龙利鱼,按照一人饭量点单,价格通常与常见的宫保鸡丁或者鱼香肉丝盖饭价钱基本持平。

当然,从商家角度的成本毛利可能会有差别,但从消费者角度,我的支出并没有差别。(这里还有一处差别:营销号看见个牌子都能怒发冲冠,而我没有,不懂就承认不懂,不要自以为高明)

我用同样的价格换少吃点油、少吃点盐的权利,似乎没有侵害营销号的利益吧?

2

再比如独立厨卫,事实上这是经历过的人才有切身体验,甚至咬牙切齿的事情。

核心概念是合租,年轻人买不起自己的房子,楼盘设计中又没有太多的单人隔间,只能以分摊的方式在一座城市收获立锥之地。

而且选择合租并非单纯决定,往往还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同样的价格,在较远的若干环之外,或许可以租到一整间屋子,但是路上的交通时间怎么办?去往其他地方不方便怎么办?

而这些在营销号的眼里都是“伪精致”,就应该租最便宜的屋子,戒掉一切娱乐活动,如果想精致,那就“心灵富足”。

但是真正在生活的人都知道,合租屋的早上在卫生间门外急得跺脚是什么感受,这不是一句“放下焦虑,追求心灵富足”就能解决的。

多少年轻人,都是在这一刻咬牙切齿“加薪之后,说什么也要租个有独立卫生间的房子!”

琢磨用哪个词“毁掉下一代”的键盘能手,正舒舒服服待在自己家里,教育着“伪精致”的后生们,“要过100块的生活”。

在立锥之地这个牵扯了城市规划、房价、工资水平、交通、基本生理需求的问题上,轻飘飘甩过来一句“你不能琢磨独立厨卫,要放下物质焦虑”。

朋友,你说这些营销号究竟是看不清楚,还是装糊涂?

同样的逻辑,不仅可以拿来说你要独立卫浴是“伪精致”,还能说你选择在大城市生活就是“伪精致”,因为只有小城市的房子才是“100块的生活”!

里面基础设施、工作机会、城市风格,都被营销号一笔带过,然后说“你们在小城市也可以追求心灵富足啊”。

3

再比如鼠标,选什么样的鼠标不是“伪精致”?

同事下单一个静音鼠标,营销号冷笑一声“鼠标?能用不就行了?”至于同事怕敲击鼠标打扰他的善意,终究是错付了。

同事选一个蓝牙鼠标,营销号呵呵一句“有线就不能满足你了吗?”至于同事担心鼠标线折断,觉得有线鼠标整理太耗时间种种考虑,心事有谁知。

4

还有耳机,现在智能手机设计的一个趋势是:取消3.5mm耳机接口,大家每天都离不开转接线。

此时,万万不要当着营销号说什么想要个蓝牙耳机,或者多花点钱买个充电听歌两不误的二合一转接线。

营销号会告诉你,这是“伪精致”,外放就好了。至于不想外放打扰别人的尊重,恐怕也不是他们眼中的“真精致”。

5

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有鼻炎,经医院化验,其中一项过敏源是尘螨。

那我买防螨虫的枕头被子是不是就超出100块的生活,是不是“伪精致”?我买个除螨仪是不是就落入陷阱,就要被营销号质问“为什么不直接去晒太阳”?

大约是因为提出论据的人自己没见过世面,所以只能搬出名头大得我不敢在这提的某媒体撑场面。


论证过程

再说论证过程。

买贵东西=高消费=被掏空=忽视精神生活

每一步都无比惊险地在特定可能性下跳跃。

文中举了几个“造假”网红的例子:“屋子都不干净,还当网红。”

所以呢?这就证明完成了?

作者可能忽略了人的特性,人是可以记得一些事情同时忘记一些事情的。

皇帝的新衣里,那个孩子天真无邪,指出皇帝就是没穿衣服。

成年人不敢说的,因为那不只是皇帝的肉身,还有什么?还有权力的威慑、关于自己智商的虚荣、不敢出头戳破的怯懦。

这是一个反面例子,但它依然包含着“所见未必所有”的道理。

从正面的例子也有,正是爆款文作者自己举的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四小姐——郭婉莹的例子。

郭女士给孩子买小鸡当宠物,按照作者的逻辑,应该也是“伪精致”啊,都已经这么苦了,为什么还要花钱买小鸡?

作者说:

苦难没有让她失去光彩,反而颇有种“苦中作乐”的骄傲感。

这份骄傲,就是作者批判了一整篇爆款文的“仪式感”。

这样的例子,作者居然大大咧咧地拿来给自己撑场面,属实思维混乱。

作者又说,这个世界上永远比人更富有、更漂亮、更优秀。

又怎样?所以人生就应该停滞,就应该“存天理,灭人欲”?

作者还说:

这条路永远不会有尽头。

其实有的,不过几十年春秋。不过是若干年后回想起的若干个瞬间。

作者旁征博引说:

人们总是相信我们的银行余额,等于自我价值。

问题是朋友,这一句不是支持你观点的吧?我如果论证“年轻人不应该当葛朗台”,拿这句引用同样一点问题都没有。

当一句正说反说都说得通的时候,要么一方理解错了,要么这句话就压根不能作为论证依据。

当论据和论证过程通通崩盘的时候,作者哪来的自信对其他人指手画脚?


仅仅批判过度消费?

在网友们对营销号的一致声讨中,不乏为其辩护的。他们觉得营销号不就是说不要过度消费吗?为什么大家这么义愤填膺。

很简单,因为这些垃圾文字生产者用耸人听闻的标题,逻辑不通的文字,令人啼笑皆非的论据在搞道德审判。

有关消费习惯的问题,永远牵扯太多:商业、刺激生产、收入、经济形式、金融工具、消费文化……

忽视这一大堆因素,上来批判年轻人如何如何,无非就是说吃过的盐多于别人吃过的饭,可惜这种语句除了表明自己患高血压风险较大并无意义。

相似的话题,《奇葩说》第三季第15期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正反双方和导师从各个角度探讨都没给出终极答案。

今天几个读过几本畅销书的营销号大言不惭地指点无数年轻人的人生,还拉来一票油腻中年捧臭脚。敢问这位兄台是辩论打得过马薇薇还是学识比得上高晓松?

没那个本事,就别信口开河。你的文字,语气平和点别人还有心情教育你一下,让你长长见识。

现在一副年轻人都被掏空的痛心疾首忧国忧民的样子,就做好心理建设,反正你和找你合作的品牌是不会收获什么好名声了。

好自为之。


完整版长文分析,请关注公众号:答野,近5000字长文带你看穿营销号的“伪精致”把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