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的时候,为什么要喊出招式的名字?

2019-08-17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奇研究室

不但中二,而且「燃」。

文|季而益 舒学南


所有影视作品中,什么样的打斗动作看起来最假也最中二?

从「奥特光波」到「天马流星拳」,从「螺旋丸」到「龙抬头」,每个认真的玩家都必须凝聚精神,摆出攻势,憋出一片惊天地泣鬼神的发光特效,糊到对方脸上。

今天,这种中二的操作收获了广泛的调侃。但是,如果他们在竞技的时候保持静默,打得像徐晓冬一样质朴凶残,恐怕我们曾经的青少年时光,也会少掉一大半斗志和热忱。

毕竟,这些放在今天连奇幻玄幻都算不进去的大招背后,是几代年轻人的燃系文化史。

※ ※ ※

1988年,随着海南建省的春风,「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在海口成立。

这家后来整整一代中小学生家喻户晓的「海南社」,成立初衷是为了出版海南风光画册、挂历、明信片等,推广海南文化。不过,在全国人民尚未攒够闲钱疯狂旅游的年代,这个定位显然是失败的。

· 「海南社」几乎从一开始就必须要多元经营

当时的海南,还不是国际旅游岛和东北老人的冬季家园。作为依靠盗版女明星写真、人体摄影混事的小社,他们在改开深水区里,有着切实的生存问题。

他们想到了「引进」日本漫画。

此前,国内并非没有日本动漫可看,80年代的中国电视里并不少见日本动画作品,如《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聪明的一休》等。不过,这些片子从中文配音到中文主题歌都高度本土化,并且目标受众相对低龄,以至于很难和欧美传来的「卡通动画」区分开来。

· 小人书化的《铁臂阿童木》

而且,这种引进并不系统,也没有跟上日本少年漫画如火如荼的发展。

从196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日本少年漫画读者年龄层的扩大和新作品选拔模式的出现,漫画的题材丰富性、故事深度和技巧都有新的发展。

尤其是在战斗方面,动漫逐渐开始与街机游戏合流,在80年代产生了《北斗神拳》这样的早期燃向作品。

紧接着,大批拥有更丰富剧情、更成熟人设的少年动漫作品登场了。在世纪末的辉煌十年,《新世纪福音战士》、《灌篮高手》、《海贼王》等现象级的作品开始出现。

在中国人尚未加入关贸总协定组织的年代,「引进」什么都很容易。

在那个机会遍地的年代,中国年轻人们最喜欢的「燃」点,被「海南社」引进的热血漫画敏锐地踩中了:青春、奋斗、梦想、兄弟、正义。

1991年,在试水《风魔小次郎》之后,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连续推出了《圣斗士星矢》、《七龙珠》、《怪医秦博士》(也就是《怪医黑杰克》)、《侠探寒羽良》等大量盗版日本漫画。

虽然动画版星矢的中文配音版早在两年前就于沈阳电视台上映,但中国孩子们学会在操场上爆发小宇宙、互相使用「庐山升龙霸」,还是在海南社的引领之下。

动漫的影响并不仅限于那个时代还没有的「二次元」,而且渗透在录像厅和VCD的世界里。

· 成龙主演的《城市猎人》改编电影,上映于1993年

现在,一套「海南版」的、79本版本的《七龙珠》,在旧书网上可以卖出一千到一万元以上不等的高价。

在逐步学着调动读者激情的过程中,早期的热血动漫在方方面面都发展出了明确的套路。为了视觉效果,大量发光发气的特效被加到了画面中,「放大招喊名」的套路也是在这个时代创生的。

※ ※ ※

放大招不喊名,就不算放大招。这个套路直接来自燃系动漫和游戏,并与日本的武术传统紧密相连。

日本的传统武术大多非常讲究气势。从日本战国起,几乎每一个武术流派都会发明一套必杀技,并起一个酷炫中二的名字——诸如「金翅鸟王剑」「虎振」一类,以与其他流派区分。

与中国武侠的技能起名系统最大的差别在于,在日本武术中,喊也很重要。

剑术和剑道认为,每次攻击都必须「气剑一体」。在体育剑道中,即便打中了对方的得分部位,却没有「气合」——没有自然地顺着攻势大喊一声,也是不得分的。

对这种气势的东亚式理解很快就进入了流行文化。想要强化每个角色招式的特殊性、营造出燃烧感,大招喊名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日语中甚至有一个专门的词形容这个现象,叫「技名呼称」。普遍认为,「技名呼称」这一技巧是1966年梶原一騎在漫画《巨人的星》中首创,通过70年代的假面骑士、魔神Z等电视剧和动漫作品固定了下来。

由于太好用,很快,绝大多数热血漫都开始「技名呼称」。

1968年,著名的漫画杂志《少年JUMP》在创刊时,向当时的青少年发放问卷,收集他们认为「最温暖心灵」「最令人开心」的关键词,得到的结果是「友情、胜利、健康」。

怀着一颗昭和心的编辑们,认为「健康」一词不太够劲,硬是给改成了「努力」。

虽然有些作者——比如《龙珠》的作者鸟山明——并不认可「友情、努力、胜利」这种口号式的少年漫宣言,但他们的作品里的确充满了友情、努力与胜利。

· 早期的《少年JUMP》

《少年JUMP》的宣言也是大多数燃系文艺作品的共同要素。人人都需要某种激励,少年人更是如此。

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之前,日本足球队的22名球员,有超过半数称自己在少年时期受到过《足球小将》的感召,加入这一运动。

· 《足球小将》中尴尬至极的射门大招

卖出一亿册的《灌篮高手》,则让篮球这一日本冷门运动重新受到关注。它扭转了昭和时代日本篮球从业人数下降的颓势,也间接促成了日本职业篮球联盟(B.LEAGUE)在漫长纠葛后,于2016年的重生。

「燃」这种跨文化共通的语言,也感动并改变了中国的一代青年。

在大闹天宫之后,让中国年轻人「热血」起来的,大概就是日本动画和武侠作品。今天。只要《灌篮高手》或者《射雕英雄传》的主题曲一响,许多人就开始热泪盈眶。

同一时期,拥有强大影响力的国产动画同样「燃」得可以。《海尔兄弟》这种气势壮阔的冒险科普题材,给孩子们留下了奔放的童年印象。更年轻的孩子,则大多拥有关于《哪吒传奇》和《虹猫蓝兔》的记忆。

「燃」是一种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心。在这里,大到拯救宇宙,小到高中体育比赛,都被赋予了值得为之战斗的意义。

不管哪个领域,只要打败足够对的对手,就能晋升到一个足够有意义的位置上。而打败对手,靠的无外乎热血与努力,还有一个志同道合的团队。

到了21世纪,当年看热血动漫的少年们长成了大人,燃文化也要应对他们的新问题。

※ ※ ※

由于巨大的版权争议,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于1997年关停,享寿9年。2006年,中国发文限制在黄金档播出外国动画,在两年之后,又禁播了一批日本动漫。

随着老一代热血动漫纷纷完结,新一代热血漫画已经不易争取新读者。毕竟,时代变迁,虽然大家热衷怀念星矢和贝吉塔,但今天的动漫人物要是再高喊着中二口号去打怪升级,就未免太与时代脱节。

· 像《恐龙特急克塞号》那样长期霸占国内电视台少儿时段的日本剧集,今天已经难以想象了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燃向作品最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许多作品中的主角由十几岁的小孩子,变成了二十多岁的成年人。

在日本,这种转变的典型代表是《银魂》和《一拳超人》。

前者借由少年时参加过热血战斗的落魄武士,说出「重要的事情是笑着活下去」;后者通过地位平平但武功逆天的普通青年,喊出「我是由于兴趣才当英雄的」。

中国的作者则采用了更接近当代青年共同记忆的表达方式,来继承这种后少年漫时代的「燃」精神。

在动画走向全盛的世纪之交,另一种新兴的青少年文化也在初生并逐渐兴起,逐渐占据了年轻人休闲生活的主要大块时间,那就是电竞。

真挚的友谊、热烈的勇气和不懈的战斗,仍然是年轻人多巴胺的最佳生成剂。「燃」的基石并未改变,只是载体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变革不断进化。

随着一次次比赛带来的社会影响力,在今年夏季,三部国产热播剧同时出现了电竞剧情。在虚拟世界的逐级上升,和在真实世界一样,成了一门真正的事业。

《全职高手》可能是「佛系」一词出现之后最热血的国产IP。最近,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热播,昭示着这一新派的燃文化正在逐渐进入主流文化领域。

一个在虚拟世界已经达到顶峰的青年,由于现实世界的勾心斗角跌回谷底,又拉上一群伙伴,重新在两个世界开始攀登。

曾经的少年漫画三大助「燃」法宝——「友情、努力、胜利」,在娱乐交互化的新时代有了新的内涵。对新一代年轻人来说,「燃」不再是对着电视和漫画书上的英雄热血沸腾,而是可以身体力行,与网线相连的朋友并肩奋斗,争取胜利。

一句话,在《全职高手》的世界里,「燃」不再只是幻想,而成了一种实实在在的生活方式。

电竞当然也是会喊大招的。这种现实与虚拟的分野保留了原始的热血情结。虚拟世界里的喊招不再中二:对于在三次元也魅力非凡的男主来说,它是击败生活这一强敌的武器。

很多80、90后儿时记忆中的热血动漫,并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在《灌篮高手》的最后,樱木花道被伤病困扰;流川枫也没有进入NBA。很少有人关心他们后来如何与生活搏杀。

中国的电竞青年却对此天生乐观。在《全职高手》中,根本就没有什么庸常的生活。年龄老大不小也好,被大佬「封杀」也好,队友起初是菜鸟也好,都无法打消主人公对热血、对奋斗最原始的信心与激情。

这正是当今时代的绝妙隐喻:人情冷暖欠你的,理想一定会还回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