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故事中的曲折
我们总喜欢听曲折动听的故事。那这样的故事怎么写出来呢?
先给大家讲个笑话。一位老太太做寿,他的儿孙们请来明代著名才子唐伯虎,为老太太题诗。
全家老小以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这个婆娘不是人,引得在座个个目瞪口呆。
于是,他笔锋一转,九天仙女下凡尘,主客们顿时转怒为喜。
不待大家情绪安定,唐伯虎又写出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大家听了怒目而视。
唐伯虎妙笔回天,紧接着写出第四句,偷得蟠桃寿至亲。众人听了开怀大笑。
这则笑话短短4句,却一波三折,吊足读者胃口,直到末句才完全解开悬念,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
如果我们在叙事类作文中,也能巧妙的设计出一波三折的情节,就可以使读者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从而获得引人入胜的效果。
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曲曲折折的,很难得一帆风顺。请回想你的生活中做哪些事,遇到过波折。
下面,再来听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20美金的价值》。
一天,爸爸下班回家已经很晚了,他很累,也有点烦,他发现5岁的儿子靠在门旁正等着他,“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什么问题”
“爸,你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
“这与你无关,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的说。
“我只想知道,请告诉我,您一小时赚多少钱?”小孩哀求道。
“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话,我一小时赚20美金。”
“哦。”小孩低下头,接着又说,“爸,可以借我10美金吗?”
父亲发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钱,去买毫无意义的玩具的话,给我回到你的房间睡觉去,好好想想为什么你会那么自私?我每天辛苦工作,没时间和你玩小孩的游戏。”
小孩默默地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
父亲坐下来还在生气,后来,他平静下来,心想,他可能对孩子太凶了,或许孩子真的很想买什么东西,再说他平时很少要过钱。
父亲走进孩子的房间:“你睡了吗?”
“还没有,我还醒着。”孩子回答。
“我刚才可能对你太凶了。”父亲说,“我不应该发那么大的火,这是你要的10美金。”
“爸,谢谢您。”孩子高兴地从枕头下拿出一些被弄皱的钞票,慢慢地数着。
“为什么你已经有钱了还要?”父亲不解地问。“因为,原来不够,但现在凑够了。”孩子回答。
“爸,我现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您买一个小时的时间吗?明天请早一点回家,我想和您一起吃晚餐。”
这个故事只有500多字,在这不长的篇幅里,故事的情节却一波三折。
第一折:爸爸下班回家,小男孩问爸爸一小时可以赚多少钱?爸爸因疲惫心烦而生气,面对生气的爸爸,小男孩居然还要向他借10美金,爸爸终于发怒。
第二折:小男孩默默回到房间,爸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到房间看儿子,爸爸意外发现小男孩没有睡觉,而是在数一堆皱巴巴的零钱。
第三折:爸爸不解,小男孩说他在凑20美元向爸爸买一个小时的时间,请爸爸明天早点回家陪自己吃一顿晚餐。
读罢这则故事,内心隐隐的疼,让我不由自主的想到那些留守儿童,他们的幼时,童年和这个小男孩一样,都需要得到父母亲人的陪伴。
大家还记得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两首诗吗?
这两首诗都是叙事诗,都是写寻人不遇的故事。诗人的心情,随着事情的发展起起落落,一波三折。
如果用曲线图来表示应该是这样的:松下问童子,这时诗人满怀憧憬,心情曲线是往上走的。
言师采药去,寻友不遇,希望转为失望,诗人的心情曲线由上往下回落。
只在此山中,失望中又生出希望,诗人的心情曲线由下又往上。
云深不知处,刚刚生出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诗人的心情曲线再次由上往下回落。
寻者不遇,心情曲线图又是怎样的?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这是诗人寻人不遇沮丧的心情。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诗人寻人不遇,却遇见一株红杏,顿时转悲为喜。
诗人们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短短24或28字,不仅写清楚了一件事,还把事情发展过程中自己起起落落,一波三折的心情表达得淋漓性质。
原来,任何好的故事,都是起起落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