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
1
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对武汉这般高度关注。大半辈子过去了,去过武汉一次,已然几十年前的事情了。
“大武汉”是武汉的美称,也是武汉人引以为荣的一个称谓。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武汉应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辛亥首义成功,孙中山先生惊叹:“武汉一呼,四方响应”,道出了武汉扼控四方的重要战略地位。武汉会战时期,全国各地响起“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武汉影响之大可见一斑。以武汉为首都,也曾是孙中山的设想。二十世纪初期,武汉一度成为中国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大武汉”与“大上海”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座曾被冠以“大”的都市。
普天之下,不论人还是物,一旦“大”起来就了不得了。比如“佬”通常指一般人,还有点点贬义,如“乡巴佬”“磕巴佬”“乡下佬”,而“大佬”呢,就不一样了,便虎虎势势起来了。“帝”者帝王,而担当起“大帝”的也就几位罢,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而已;而嘉庆以降,道咸同光宣,哪个敢称大?
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号镇而实际三座规模各自都不小的城市,因彼此毗邻于一九二七年合并,遂成雄赳赳气昂昂的武汉,一跃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心,被称为“九省通衢”。武汉是全世界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文化中心。武汉正以“复兴大武汉”为目标,重返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
大武汉确有其大。登上黄鹤楼,极目楚天,武汉之大气大势尽收眼底:两江交汇,龟蛇相望,三镇鼎立,大江东去。武汉市域之浩荡,气势之磅礴,不可不谓之大。
问题是,大也有大的弊处,家大业大,消耗也大,跑冒滴漏还不容易发现,等到查出毛病来了,造成的损失已经有点大了。再加之“九省通衢”的特殊性质,经此辗转和滞留的人口也多。一旦有像今天这样的病毒传布,便格外难以招架,大武汉的辐射力实在是太强了。
2
武汉的四周接壤还基本知道,可此前从来没有特意看过湖北省地图,一直以为,毗邻武汉的城市应该是随州呀,宜昌呀,荆州呀,荆门呀等等,皆古地名嘛;十堰市也应该列其周边吧,汽车城呢。谁知摊开一看,上述五座城市跟武汉一点也不挨着,挨着的却是孝感,黄冈,鄂州,咸宁,仙桃。这也是除了武汉外,孝感和黄冈疫情如此严重的原因。
原来一直自以为是的,不一定真“是”。
3
跟几乎所有的小男孩一样,笔者幼时也有一个当英雄的梦。这种英雄情结直到现在依然扎根于一个草根的心灵深处而挥之不去。笔者给学生上课时,一旦对上“梗”儿,便一再重复不知说过多少遍的话:如果战争在明天打响了,本人会毫不犹豫报名上战场。战争毫无疑问会死人,会有牺牲,我愿意是第一个。人么总有一死,为正义和神圣事业而死,值得。
是的,我愿意,再次重申。
问题是,直到现在,一直没有战争爆发的迹象。
这些天,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不止,日益猖獗,直到现在,依然没有特效药物对付。一直很是健壮的笔者便想:兴许本人的血液里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抗体,可以制作成灵药来对付这顶邪恶的“皇”冠。诚如此,本人心甘情愿流尽身体里的最后一滴血。
真的,我-愿-意。
加油武汉,祝福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