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坐》中体现的治国理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读后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较长、有完整结构、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本文非常精彩,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琢磨深思的地方。
一、孔子为何哂由?
在师生对话中,子路率先说出了自己的鸿图大志: 即治理一个中等诸侯国,这个国家外夹在大国之间,受大国欺侮; 内遭受灾荒,民不聊生。只用三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训练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消除外患,同时可以让老百姓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消除内忧。这样的子路是非常直率且可爱的,他的志向其实就是通过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让国家通过强军而变得强大,孔子在子路发言后“哂之”,即一笑置之。孔子为何在子路发言后,只是微微一笑?很多人以为孔子是不认可子路的志向,才会“哂之”。其实不然,孔子也在曾皙问到他时做了解释: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意思是治理国家依靠礼乐,礼讲究的就是谦让,子路说的一番话,没有谦让之意,却有吹牛之嫌,所以笑子路年过半百,却还不懂谦让。可见孔子不是笑子路的志向,而是觉得子路不够谦让,但从另一面来讲,孔子信奉“五十知天命”,年近五十的子路却仍然率性自然,心无城府,口无遮拦,保有一颗赤子之心,这“哂之”中可能也包含着对这样率真的子路的一种肯定和羡慕吧。另一方面,虽然曾点的志向让孔子最为向往,但是孔子肯定也知道,一个国家若想达到“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境界,必须有子路这样的人解除内忧和外患,这是太平盛世的基础。联系现实,我们国家在刚刚建国时期出兵抗美援朝就是这个道理。正如毛主席所说,“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军事实力永远是一个国家对内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二、弟子们的志向互相有联系吗?
《侍坐》章中,弟子们围侍孔子述志,看似每个人的志向都不相同,可联系现实就可以发现,弟子们的志向其实正是我们国家从建国以来所走过的路。子路的志向是练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消除外患,同时可以让老百姓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消除内忧。我们的那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不就子路的化身吗?他们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时候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人民,浴血奋战,建立了年轻的共和国,把欺辱我们的外敌赶出国土,彻底实现主权独立和人民自主。这是强国的第一步,也是基础。
冉有的志向是发展经济,使老百姓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强国的第二阶段。没有外敌的侵扰,就可以尽心发展国内经济,于是我们国家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冉有说“至于礼乐,以俟君子”,这其实是孔子不太赞成的地方,所以在和子路的聊天中,他隐隐的批评冉有太过谦虚,也有此意。因为孔子深知在国家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礼乐教化也必须跟上,所以不能“以俟君子”,所以我们那个时候大力发展经济的时候,也提出了一个口号,就是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如果礼乐教化跟不上,就会出现因为快速追求财富而出现的道德滑坡问题。所以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礼乐教化。这也应该是孔子内心的想法吧。
公西华是当时侍坐的弟子中最小的一个,他的志向就更谦虚了,他想在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时做一个小相,也就是相当于现代的外交官吧。孔子认为他过于谦虚了,对曾点说“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这是他对公西华才能的了解和肯定。联系现实,一个国家在通过军事实力摆脱外患并且对内发展经济使人民富足后,也要积极的向外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外交人才在这个时候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承担以国家以和平手段对外行使主权的活动,还要对外积极宣传自己国家的形象。公西华就是这样一个有志于外交事业的人才。
曾皙的志向最和孔子的心意,让他情不自禁的叹息曰:“吾与点也”因为在孔子看来,曾皙的志向中透露出来了一种万物各得其所的和谐与精妙。表达了孔子以礼乐治国的崇高境界。在某种层面也可以看作是孔子的志向。正因如此,曾皙的话在孔子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 。孔子肯定也明白只有在一个和平宁静富足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才有可能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于暮春时期三三两两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正是一曲歌舞升平的盛世赞歌。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小的时候听到国外的父母会在周末的时候带孩子郊游野餐,那个时候觉得这种生活离我们无比遥远,因为我们的父母都在忙着为生活而奔波。短短几十年,我们八零后的一批人长大结婚生子,现在我们中的很多人每周末都要带着孩子到孩子想去的地方玩,这难道不正是我们小时候羡慕的那种生活吗?国家富足强大,人民生活安乐,社会和谐有序,这是孔子的理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理想。这样的理想让一点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奋斗,正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儿女为理想的大同社会奋斗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