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被古老道教浸润的福地
三清山,被古老道教浸润的福地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卸下凡尘琐事,适合与三清山来一场亲密的约会。
三清山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最高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相传1600年前,葛洪掘一石井,结一茅庐,一住就是10余年,他与三清山日夜相伴,终于有了“抱扑子内篇"的华采和哲思。
傍晚从玉山县乘车去三清山,车走了一个多钟头,才到三清山脚下。沿途公路傍山临溪,清洌的溪流滋养着郁葱的山林和清绿的村野,一派田园风光。宋代诗人杨万里早就在诗中有云:“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夜晚小住山下,这里的家庭旅店很多,一个房间200元能放四张床,与朋友结伴而来,很是划算。
次日一早5点,顶着满头的灿烂星光就去排队等候缆车,这里早已是人头颤动。坐上缆车,渐渐腾空而起,身下,丛树簇簇,奇山异石;飞泉瀑布,翠崖苍松。云雾中的三清山亦真亦幻,如诗如画。一路清风相伴,就登上了海拔千余米的三清山。
拾阶而上,石阶层层,上入云空,下落雾海,环顾四周,眼前一片沧茫。西海岸的栈道,飘在高山绝壁之上,宛若一条玉带悬于云海之中。行走在栈道上,飘飘然欲乘风归去。云雾袭来,如梦如幻,化为丝丝细雨洒落在脸庞、身上,说不出的温柔。倚栏眺望,栈道之外,雾气弥漫山头,奇峰险壁犹抱琵琶。当雾气散去时,山岩古树虬松碧净,奇峰峻石任人遐想。
山上的石阶路,在悬崖绝壁间蜿蜒而上。浓雾清冷而潮湿,只有不停的行走,头顶散发出缕缕热气,方能抵御这透骨的清寒。三清山景点风光无限,不愧是“云雾的家乡,松石的画廊”。如猴王献宝,巨猴盘石而坐,手捧宝物,憨态可掬。司春女神,端坐山巅,俯瞰群峰,神色安详。巨蟒出山,一柱擎天,似化身为龙。玉女开怀,丰腴柔美,至纯至美。
游三清山,不得不提一提玉光亭。到玉光亭小憩,坐听高山草甸的流水潺潺,谷风阵阵吹来,一股清凉之气蕴于胸中,通体说不出来的舒爽。溪水两侧,一丛丛,一簇簇,闪闪烁烁的花朵点缀在草丛中。心情不由得完全放松下来,所有的忧愁烦恼通通抛弃到九霄云外。王安石在玉光亭题诗云“每向光亭风日夜,更疑山水有精神”。“山水有精神”五个字,将三清山的灵动呼之欲出。
三清山,千百年来一直被古老的道家意境浸润着,神踪遍布,仙氛飘渺。据史料记载,集1600年道教建筑艺术之精华的三清宫,整个建筑群落为石质建筑,在地形与山势上的选择上非常讲究。其背倚九龙山,门朝北斗紫微星,东应左青龙之象有龙首山,右应白虎之象为虎头岩,前为紫烟石,应朱雀之象,后为万松林,为玄武之象。建筑群落与自然景观相映生辉,融为一体,组成一个既玄妙,又生动的《易经》先天八卦太极图的布局。
立于三清福地,古丹井畔,千年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宫,这亭,这塔,这井是那样的古朴、清寒。“丹灶烟消人久去,紫芝香暖春长住。”踩着脚底的麻石,抚摸厚重的墙壁,不禁思绪万千。人生漫漫犹如登山,过程充满了艰难与崎岖。当我们疲惫不堪之时,不妨抬头看看,远方将有峰回路转。当我们穿花丛、拂绿阴、沐清风之时,也莫忘记前方的万丈深渊。保持一颗坚强、淡定的心,不畏艰难曲折,坚持不懈地攀登,方能达到风光无限的顶峰。
徜徉在清秀俊丽、翠叠丹崖的山水中,感觉内心是喜悦的,你会忘记了琐碎,放下了浮躁,只寻觅这密林中潺潺的溪流,追随小虫怡然飞舞在花丛间,感受雾水打湿了肩上的秀发,脚步轻盈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