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学会的一个课题
有一年秋天,一群天鹅来到天鹅湖的一个小岛上。它们从遥远的北方飞来,准备去南方过冬。岛上住着老渔夫和他的妻子,见到这群天外来客,非常高兴,拿出喂鸡的饲料和打来的小鱼精心喂养天鹅。冬天来了,这群天鹅竟然没有继续南飞。湖面封冻,它们无法获取食物,老夫妇就敞开茅屋让它们在屋子里取暖并给它们喂食,直到第二年春天湖面解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年冬天,这对老夫妇都这样奉献着他们的爱心。终于有一年,他们老了,离开了小岛,天鹅也从此消失了。
可它们不是飞向了南方,而是在第二年湖面封冻期间饿死了。
故事中渔夫夫妇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天鹅百般呵护,管吃管住,而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奉献着爱心,人们不禁要感叹了:“多好的一对夫妇,多么幸运的天鹅!”
然而,天鹅悲惨的结局又告诉我们,正是渔夫夫妇这种过分的爱,使天鹅沉溺在悠闲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了惰性,丧失了生活的本能和生存的基础,无法再适应环境,最终被变化了的环境所吞没!
现实生活中,太多父母都像渔夫夫妇一样,一辈子都在为子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之窝。
孩子小时,不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活、吃一点苦、受一点累,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附生活。
孩子大了,又要忙着给他们谋个旱涝保收日不晒雨不淋的好职业,还想着要给他们留下一笔丰厚的遗产,哪怕自己为此吃尽苦受尽累也心甘情愿……
这种“无微不至”的爱,这种一味营造舒适安逸的爱,恰是人生的“陷阱”。陷入此“阱”的人,除了依赖和惰性,他们一无所有。一旦生活中出现“湖面封冻”,他们的结局绝不会比天鹅好到哪里去。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而作为父母经常干涉或代办孩子的课题,轻则亲子关系因此产生冲突,重则孩子本该成长的时候只是依赖、本该独立的时候只会啃老,当依赖不存在时,孩子的天也塌了。
学习是孩子的课题,他应该为自己每天上学的书包负责,为自己的成绩负责。孩子忘记带书了,就让他受老师的批评,这样下次他会记得收拾妥当,而不是父母急吼吼的送过去,让他觉得这不是自己应该负的责任,而是父母的课题。
学习不好,考不上好的学校,孩子需要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父母只要做好守护和帮助的就好了,正如一句谚语: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是不能强迫喝水。
很多父母忙于在孩子不需要保护时过早伸出援手,代办孩子的课题,以后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时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这些孩子上大学时,会因为最小的麻烦发短信给父母求救,而不会自己找办法解决问题。
一个女孩在大学时,床和书桌都可以用猪窝来形容。有天她妈妈来看她,总共待了一个小时,从头到尾都没坐下,一直在给她收拾东西,而她则瘫在床上看着综艺,一点也没帮忙的意思,说:“行了差不多得了。”阿姨叹了口气,看看别人的书桌和床,干净。”她撇撇嘴:“那都是浪费时间的表面工作。”她23岁,活着跟3岁的小孩似的,并且她从来不认为这是自己的事,对母亲的付出不抱有感激,反而认为别人照顾自己是应该的,反而“理直气壮”。
我们想要为孩子遮风挡雨的护犊之情却剥夺了小孩子本应接触挫折、失败和挣扎,让他变成了“茶杯”式小朋友,—他们是如此脆弱,稍稍碰壁,就有可能碎掉,生就一颗玻璃心。
当孩子是巨婴时,父母是否可以照顾他一辈子,如果不可以,那么孩子最终是要承担这种代办课题的选择后果,当我们剥夺了他人自力更生的机会的时,剥夺了他人的力量,却不能最终为孩子负责到底时,它就不再是爱,而成了一把能置人于死地的温柔的刀子!
安乐的馈赠、包办的呵护,很多时候都是父母在代办孩子的课题时的表现。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更加独立,就应该每天为他们将来的离开做好准备。”把孩子的课题交给他们自己,这样才不会让自己成为让天鹅饿死的渔夫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