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无话不谈”
今天送儿子上学路上,我一边脑海里梳理,一边和儿子“探讨”昨天遇到的“案例”。
一个高三孩子,这次期中考试下来退后了四百名,降到了学校的最后。孩子妈妈给我打电话,因为爸爸知道成绩后情绪激动,说要“惩罚式”教育,让孩子十天留在家里不让他到学校去读书。而且所谓找“原因”也就是锁定在最近妈妈带孩子出去吃饭太晚归浪费时间,孩子自己不使力等等。
我一听,就有点头大甚者生气。只能接受孩子始终成绩在提高,不能接受退步或者落后很多。美其名曰:为孩子好!以为自己的“以为”是为孩子,其实自己已经失去本该有的客观看问题的理智,被焦虑和愤恨的情绪掌控而不自知。
如果孩子不是故意,那么这个成绩上上下下,甚者一直上一直下,都是正常的事。想要在成绩上求得一个稳定或者上升,这是所有做父母的愿望,可是事实上我们还需要接受孩子出现各种可能性。而很多有远见的家长,如果碰到如此问题:既然孩子成绩会出现如此大的波动,那么如何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去想办法让孩子自己学会调整目前的心理或者外在的一些障碍,作为教育的首先,那么将来即使孩子有可能最后一考“历史最低”,她也能很快自己走出“低谷”,继续笑对以后的人生。这才是做父母的“格局”,真正用发展眼光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个真正的大写的“爱”字,其实不容易。我们很多时候生气,发火,愤怒,真的要摸着胸脯问问,这一切的背后特别是这些情绪的当下真的是背后为孩子着急吗?自己以为是,其实不是。是自己“脆弱”的表现,是爱自己的表现。因为,当一个事实摆在面前时,其实不管发不发火,它都存在,最好的处理是面对,并接受,然后消除情绪想办法调整或者帮助处理。而不是首先自己发泄:怪罪也好,“惩罚”也好,如果能踢出情绪,那么作为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元素去考虑也是需要。
把这个“案例”大概和儿子谈了后,我说:妈妈为啥遇到任何问题,都喜欢和你说一说呢?因为这样你就能看得懂很多事,看得清很多事,由此,你的辩证思惟也好,你看问题的深度也好,都会有长进,以后自己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很快学会自己解决。我觉得这就是我愿意把很多事情和你探讨和交流的原因本身。你同意吗?
儿子愉悦地参与了这个交流。最后我告诉儿子,遇到那个认识的高三孩子,用自己的情商,用自己的方法给他一点力量,哪怕一句话一个动作。儿子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