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喵的备忘录想法婚姻育儿

孩子啊,你的选择真的不是只有“是”或“否”

2019-05-03  本文已影响150人  张小喵Sunny
本文首发于张小喵的备忘录

周末发生了两件小事。

第一件小事

中午,娃跟姥姥约好晚上去姥姥家吃饭,然后就欢欢喜喜的去打羽毛球了。可是一场球打完,回家路上又提出来不想去姥姥家了,要回家吃饭。

对于这种多变,真的只是孩子的任性么?

要不要强行拖着孩子去姥姥家?去的路上还不断数落着孩子不懂事?

这样的结果是:到了姥姥家,孩子噘着嘴,赌着气,姥姥姥爷看着也会不高兴,最后不欢而散。

这样的连锁反应没有人喜欢。

深呼吸。想一想,有没有别的办法呢?

喵尝试了一下用“平等的态度”和娃沟通,问了娃三个问题:“为什么”,“你想怎么做”和“有没有别的解决方案”。

喵:“娃,你为什么改变主意,为什么不想去姥姥家?”

娃:“想去,可是我也想回家玩乐高。”

喵:“姥姥家也有乐高呀?”

娃:“新买的乐高在咱家。”

喵:“我知道了,你是又想去姥姥家,又想玩新买的乐高,对么?”

娃:“对!”

喵:“新买的乐高是挺漂亮的。可是你有没有想到,中午你说去姥姥家吃饭,姥姥姥爷早就开始准备了,张罗了一桌子好吃的,你现在突然跟他们说不去了,他们会不会难过?”

娃:“……”

喵:“我们想想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有没有办法既玩乐高又去看姥姥姥爷呢?”

娃:“妈妈,我们可不可以回家拿乐高?把乐高带去姥姥家拼?”

喵:“嗯,这个主意不错哦。正好我们也是顺路的。”

娃:“那我们快回家拿吧!我拼好了还可以马上就给姥姥姥爷看!”

第二件小事

娃在聚精会神的看着《哈利波特》。喵问她:“你还不抓紧做英语兴趣课的作业?”娃头也不抬的说:“不做”。

对于这种拒绝,真的是孩子不肯好好学习么?

在这个时候要不要把书抢过来扔到一边,大讲特讲学习重要性,把孩子按到书桌前?

这样的结果是:娃心不在焉的对着练习册或是磨洋工,或是错误百出的糊弄完。接着再进行一场错题讲解的大战。

No No No ,这不是想要的结果。

喵再次使用了“平等的态度”和娃沟通。

喵:“为什么不做?”

娃:“书正看到精彩的地方呢!”

喵:“那你打算什么时候做?”

娃:“周三再做。”

喵:“啊?为什么等到周三?”

娃:“下周六之前交作业就行了啊!周三没有别的活动,有时间做。”

喵:“好吧,你安排好就行。”

娃:“放心吧。”

孩子的观念里往往是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非对即错。

畅销书作家奇普·希思和丹·希思在《决断力》这本书里指出青少年们的决定中,有65%左右都属于表决心式和“是否式”决定。

举个栗子: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几个研究者曾经访问了匹兹堡市的105个女中学生,问她们过去一段时间都做过什么决定。这些女中学生说了很多,结果研究者发现,这些决定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就是决定去做一件事 ,比如 “我决定从此之后再也不指责别人了。”

第二类是对一件事,做一个 yes 或者 no 的选择 。比如 “晚上有个聚会,我去还是不去”。

学者们发现这些决定大多数是没什么选项的。这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思维特点。

希斯兄弟认为这是一种“认知气泡”。在“认知气泡”里面,人们看不到更多的选择,相当于思维被局限住。

其实呢,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也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从而造成错误的选择。

所以不妨和孩子一起训练并且拓展思维模式,在做决定之前,先问一问自己“我还有没有别的选择?我能不能把这件事改一改?”。给自己多增加一些选项,寻找是否有鱼和熊掌兼得的方法。

本文首发于张小喵的备忘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