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内部有个暴富的机会,你敢要吗?
卡米拉的“员工购股福利”
前阵子,长颈鹿的基友卡米拉跟我说了一个事情:她在一家国内的医药企业上班,公司在新三板上市。公司最近推出了一项“员工购股的福利”:
员工可以低于市场价的优惠价购买内部股票,假设市场价100元每股,员工可以80元每股购买(具体数字我也忘记了哈,就这么个操作),股票锁定期为4年,几乎没有购买限额。4年期间,每年解锁25%,可以按照当时市场价买卖;如果市场价低于当时购买价,公司承诺按照当时购买价回购。
上一批老员工刚解锁完,所以这个“好机会”就轮到他们咯!
听起来是不是感觉很棒棒呢?!一不小心就暴富应该先买别墅呢,还是先买跑车?
“什么,你说你没有钱购股怎么办?!!”
别担心,公司比你马云粑粑还了解你!
公司已经为你联系好了银行,宝宝们可以用自己的信用进行贷款哦!年利率只要6.5%,还可以先息后本哦!普通员工最高可以贷款100万人民币哦!!!
(以下为长颈鹿和卡米拉的对话)
长颈鹿:你参加了?
卡米拉:参加了,贷了100万呢!搏一搏嘛!说不定能翻倍呢?
长颈鹿:hmmm….那么问题来了,上一波老员工赚了多少钱?
卡米拉:errrrrrr…扣掉贷款利息、杂七杂八的,好像赚了20%吧….
长颈鹿:你们公司的员工都买了?
卡米拉:对啊,平均下来,估计每个人100万左右吧。
长颈鹿:一千个员工的话,公司就这样套走了10个亿,无息使用4年。资本家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卡米拉:大家都想着搏一搏嘛,说不定能赚一笔呢!
无独有偶,我的另一个朋友大猩猩也碰上“员工购股”这种好事。
3年前,传说公司要上市,让员工购股,大猩猩购了5万股。
结果,3年过去了,连根上市的毛都没见着。正常情况下,他离职的时候,公司要求回购股票的。结果,他都离职3年了,公司死活不回购,旧同事也没人愿意接盘,所以一直套在手上。
最近,公司被收购了,给他打电话,让他回去签“对赌协议”。
我把案例在鹿粉群里分享,围观鹿粉纷纷表示:“我们公司也有这种神操作!!!”
那么问题来了!
这些企业内部花式融资——到底是给员工福利呢,还是让员工接盘呢?
企业内部花式融资 – 要不要买?
这两年,随着国家去杠杆、信用收缩,融资门槛的越来越高,一些高负债企业开始出现资金困难。银信通道被监管、信托发不出来、债券发行也是困难重重,再加上整个信用债市场暴雷不断,眼看着企业资金流就要断了。还能怎么办?只能把爪子伸向自己人,而且可是花样百出。
比如:今年年初,H航公司向员工兜售了一款叫“员工宝”的理财产品,10000元起投,年化收益8.5%。
听起来是不是棒棒哒!发行的目的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结果,约定5月份到期的产品钱迟迟未能到账,闹得沸沸扬扬。
除外,几家著名上市房企也被传通过发行面向内部员工的基金产品来筹措资金,其中一家给员工的利息是高达年化18%。
更夸张的,还有HN集团。一方面大幅扩张招人,而另一方面则强制要求员工购买非公开定向发行的理财产品,变相借钱。
据了解,产品资金拟投向公司合作的XXX产业园项目。最低认购起步20万元;岗位级别越高,需要认购的额度越多,年化回报率预期10%,总体规模高达6个亿。
更令人无语的是,这个买不买理财产品还变相跟绩效考核挂钩。不购买产品证明你不认可公司文化和价值观,那可是要被打低分,考核不合格可能会被降薪或滚蛋的。
这一下,可就让我等小员工伤透了脑筋!
一部分员工可能抱着像卡米拉、大猩猩一样的心情:“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另一部分可能就郁闷了:“我辛辛苦苦来上班,就是为了赚钱的,结果钱没赚到,还要先搭自己的老本?赚不赚钱先不计较了,这本金到底回不回得来这是个问题!”
是企业内部融资,还是非法集资?
我们都知道,企业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会构成非法集资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如果企业是内部集资即企业向自己的员工吸收资金呢?这也是非法集资或者说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吗?
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向不特定对象发行”,企业们反复强调这是定向融资,就是为了规避这个要件。因为发行的对象是自己的员工,所以从法律的层面上,不会被认定为“非法集资”。
但是,对于员工数量众多,或者单个员工募集资金较大的企业,其实募集的总资金也是蛮惊人的。除此之外,其他要见,比如高息诱饵,承诺还本付息,自融自保,其实都属于在法律的边缘试探。
这种融资有风险吗?
当然有风险!很多围观群众可能觉得自己的单位可能比较知根知底,但是你们真的对自己所在企业的经营情况有清楚的认识吗?企业近几年的营收如何?现金流如何?大家真的有关心过吗?
很多企业冒着巨大的违规风险和舆论压力进行内部融资,很有可能是因为现金流已经岌岌可危了,而从其他融资渠道难以筹到资金,只好向自己员工开刀。
所以,在你准备投资的时候,你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应该有个基本的判断: 1. 他的业务是不是还赚钱?2.现金流到底有多紧张?
如果他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内部融资只是为了筹到一笔钱,先把到期的债务还一还,拖一阵子,等到融资环境改善,就能起死回生。
但是,如果拖了这一阵子,还是没有新的资金注入,那么连内部融资的债务也无法偿还了,只能违约;而这群可怜的员工无疑就是最后的接盘侠。
对于员工来讲,最好的结果无非也就是得了10%-20%的利息,万一砸了,又是血本无归;一旦违约,人还在公司上班,闹也不是,不闹也不是,还怎么维权?再惨一点,可能公司没扛过去,倒了,钱也没了,工作也没了。
企业在面临破产清算前,首先要支付工人工资、税金,之后才是客户债权,债务;个人参加企业的融资是否可退回,要看企业是否还有净资产,如果没有,那你的融资款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说到底,企业内部融资的风险也并不比P2P小多少!
个人参加企业的融资需要注意什么?
1、员工参加融资的条件是否严格?
首先,不是所有的“员工购股”都是大坑,但是作为员工福利的购股条件都比较苛刻,数额也不会很巨大。如果参加的条件特别宽松,而且还鼓励大家多投资,那么你心里就要有点B数了。
举个例子:
我本人就参加过前两家公司的员工购股计划:员工可以打7折购买公司的股票。公司是世界500强,都是在国外上市。为了参加计划,每个人还需要通过机构开了国外的股票账户。
但是,作为福利,购股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严格按照员工级别和工资比例进行,所以实际上我投资的金额也就小几万(还是分月投入)。后来,因为员工折扣,和股价上涨,我的投资回报都快达到100%。
2、搞清楚企业融资的目的。
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是真的想要给员工发点福利呢?还是转移风险给员工,让员工接盘?还是要解决暂时的流动资金不足?还是面临破产?还是有新的投资项目?还是准备上市?
3、搞清楚企业目前的运营情况如何?现金流如何?
你可了解上年企业利润盈亏情况,侧面了解企业近期财务状况,看企业高管是否参加融资等等。 这些信息,搜搜公司财报、新闻、和财务人员打听打听。
4、评估自己的风险承担能力,千万不要以命相搏!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所以不管做什么样子的投资,我们都在控制在自己可承受的范围内。
这世界上,当然有不少“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但是更多的可能倾家荡产、欲哭无泪。如果你真的不得不投的话,我建议你尽量少投一点。少赚一点比多亏一点来得好。毕竟就算以你的资产水平,就算倾尽家产,也变不成千万富翁。
另外,如果公司已经露出丑恶的嘴脸,摆出“不投钱就搞死你”的架势,我建议大家还是趁早找份新工作吧。继续干下去,也可能熬不了多久,未来欠薪、裁员、违约的概率倒是很大。千万不要因为这种职业绑架,把自己的老本都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