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刘江江,“妄念”成真!你的“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11月12日晚,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授予了新晋导演刘江江,作品是《人生大事》,同时这部电影还斩获了最佳男主角奖。
江江导演激动地接过奖杯和证书,开始了他真诚的发言。我看到江江导演在努力克制自己颤抖的嘴唇,但是最终还是以一个前法制记者的良好业务素质,完成了这次独特的“现场出镜”。
江江导演说:“我是第一次拍电影。拍电影这个事,有很多年一直是我的一个妄念,基本上是喝醉了看它挺近,酒醒了看它很远。”
这句谦卑又自嘲的话直抵人心,可以看出江江导演内心对“拍电影”这件事的虔诚。
那是一个可以轻易说出口的梦想,但真的不是任何有这个梦想的人,可以随便实现它。
唐朝诗人张乔有一句诗,“劳生无了日,妄念起微尘。”意思是,一辈子为了身家,辛劳勤苦没个尽头,那些虚妄的念头飘啊飘,像微尘一样数不胜数。
人人都有妄念,但是有些自嘲的妄念,在自己认清了他的本质,经过不懈的努力,可以转化为可以仰望的梦想。
蔡康永有一席关于“妄念”和“梦想”的话,是这说的:
如果一想到就怨怼、就不甘、就掉进无力感。
那个称不上梦想,充其量,只是一个和我们实际人生无关的妄想。
如果一想到就来劲、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东西要学、有障碍要排除的,那才叫梦想吧。
今天,江江导演用他的经历论证了这句话。我想对江江导演说,你口中说的“妄念”太过谦卑,那是你的梦想,而你今天实现了它!
01 歇尽全力追求的东西,不是妄念,是梦想
江江导演,西南政法大学04级新闻传播学院毕业生,毕业即来到河北电视台工作。起初做法制记者,后来知道台里有一个栏目剧叫《村里这点事》,便申请主动加入做编导。
一个学新闻专业的人,若不是对影视剧真正感兴趣,恐怕在这样的栏目工作会很艰难。
江江导演一干就是11年,这11年应该是他自我重塑的日子。
作为一个电视人,我对干电视这项事业有这样的体会。这是一个“理论+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无限往后循环“+”的过程。学术理论多数是滞后的,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多数是不管用的,靠的是实践出真知,不断实践然后不断做总结,才能提升能力。
《村里这点事》,剧中所有角色全部由普通百姓饰演。作为编导,不仅要自己动手写剧本,还要说戏、导戏,还要剪辑,这一拍就是200多集。
正如江江导演所说,“这段经历让他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练好了作为编剧、导演的基本功。”
但是拍栏目剧的编导也不少,但能真正练成自己导演手艺的凤毛麟角。
我知道成长为一个导演,需要做什么。
上大学时,我师父就告诉我,每天要去看一部电影,然后写影评。一部优秀的电影要去拉片,争取看上20遍,每一遍分析不同的视听语言,直到每一个镜头都能默诵出来。
读研时,我导师告诉我,每周争取看上一本书,每周争取看一部电视剧,然后三年后你将大不相同。
这些我都知道,但是真的坚持不下来。
所以,有些东西,在某些人面前,还真就成了妄念。但是有些东西,却化成了理想,并在极个别人的竭尽努力下,终成现实。
02 “要忍耐和坚持”,谁都知道,但并不是谁都能拥有这种能力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但却能渐渐地为你带来好处。”
但说那些蛰伏许久,后来一鸣惊人的导演就有不少。
有大家熟知的李安,还有最近这两年大家备受推崇的动漫导演饺子。
李安从纽约大学导演系毕业后,做了六年的家庭煮夫。在这六年时间里,他在家做饭、干家务、阅读、看片、写剧本,靠妻子赚钱养家。六年之后,《推手》让李安一举成名。
饺子是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的毕业生,大三自学MAYA,开始动画创作。曾经在家辞职闭关,创作动画短片三年半,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终于创作出《打,打个大西瓜》,横扫国内外30多个奖项。成名之后,又蛰伏六年,做动漫外包活命。终于,在2019年,其40岁时,创作出《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终票房破50亿。
江江导演的《人生大事》,最终票房也破了17亿,成为今年一大电影黑马。
这背后,都有常人所不能有的“坚持和忍耐”。
再具化一些,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10000小时(1.1415525年),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从实践上来看,成为真正的专家,并不是你干这项工作五年就够了。
要想成为真正的觉悟者,干一万个小时只是表象。一万个小时背后的不懈怠,不断的忍耐和坚持,才是真正有效的时间,才能让出类拔萃成为可能。
兴许每一个学影视专业的男学生都有这样的错觉,我像李安那样,也用六年时间专门研究电影这个事,能不能成为大导演?或者,我也像饺子这样,在家闭关三年半,也搞出一个特牛的短片,行不行?
答案是:不行,很难很难。
这些人都是疯子人生,不成功便成仁,你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
今儿终于见到一个,江江导演,一个拍了11年栏目剧的电视台编导,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在“要忍耐和坚持”后,给大家做了一个案例示范。
03 可移动者为王,你有“迁徙力”吗?
我第一次知道《村里这点事》,是在我来河北台不久。某天,台里大厅的大屏幕播放了《村里这点事》招聘编导的招募令。说实话,看得我心里真痒痒。但是当时,我刚在所在的栏目组工作有起色,实在不敢随便挪脚跟。
正如大多数人,跳出自己的舒适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017年,《村里这点事》停播了。
栏目停播,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意味着栏目组的所有人都要服从再分配、再重组,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这个时候,经过11年栏目剧锤炼的江江导演,有了他来河北台之后的第一次迁徙。
那一年的10月20日,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成立,是河北广播电视台的全资子公司。公司化运营,意味着员工要接受市场的锤炼。
2019年,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推出了以“出作品、出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青年导演计划”,着力培养能编剧、能导演的年轻创作队伍。
三年之后,大家都看到了,这个“青年导演计划”成果显著,把金鸡奖佳导演处女作奖收入囊中。
这其中有一个逻辑,就是迁徙力。
所谓迁徙力,就是重头再来的能力。
公司化运营,单位不再为你托底。能不能成事,能不能得到好项目,得看你自个,得看你能不能写出好剧本,能不能找来投资,能不能导的成。
扎实的积累,已经不能扰动一个渴望拍电影的年轻人的心绪。江江导演说:“在踏入电影行业后,只经历了短暂的焦虑期,很快就找到了跟以前的工作经历、学习经历相通的路径。”
江江导演,很快完成了战斗力的迁徙,完成了《人生大事》初始剧本《上天堂》的写作,并成功入围平遥电影节,之后获得了投资人的青睐。
有些事,无法左右,需要你不断去移动。从这个栏目到那个栏目,或者说从这个公司到那个公司,你是否自带迁徙力,决定了你能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精英。
但是,据我观察,现实生活中,乐于接受这种变化的,并不多。
可移动者为王,在任何困难的境地,都有生存的希望,甚至真正成就自己的希望,不要怕,往前走。
04写在最后
2018年,在我们大学毕业7年后,我的那些同学们合作拍摄了第一部网络电影《热血三人行》。班里同学老二任编剧和导演,文博是总制片人,还有很多同学客串表演。尽管在当时看来,这部网络电影在剧作、导演、摄影、表演层面都比较稚嫩,但是已经和当初的大学短片作业有了天壤之别,它是一个像模像样的作品了。
老二说,当时拍这个网络电影,真是难死了,但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班里的同学们得到了一次真正实践锤炼的机会。
我想说的是,大家还年轻。尽管从那之后,大家又回归了普通的工作,还是做编导,做摄影师,维系着工作室的生意。但将来应该还会有机会,作出下一部电影来。
拍电影不就是我们曾经的妄念吗?这不是你们七八年就实现了它。
汪国真的诗《热爱生命》,有大家熟知的几句,“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但是这首诗,最后一句最有意思。它是这么说的,“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那,你的那些“妄念”还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