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子雯|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陪伴营·中国文学史

一年陪伴营六月||唐代文学翘楚柳宗元的故事

2023-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angema

参与方式:通过自学“唐代文学”相关内容,自选角度及重点,想象如果自己来为其他同学介绍,会如何讲述这个时代文学的故事、特点,或成就。请提交一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的,有自己风格的“唐代文学”讲稿。要求以原创为主,字数在2000~2500字,以自己的语言、风格,自选论述主题和角度,非必要部分不做摘抄引用,摘抄部分也需注明出处。

————————————————

      唐代文学翘楚柳宗元的故事

唐朝,自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又一大一统王朝,历经21帝,享国289年。

在这两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唐诗的盛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自不必说,唐朝散文也是唐代文学史中的一朵奇葩,它静静的开放,沁人心扉。在唐朝,雄居散文之首的大家及开拓者,应是韩愈、柳宗元。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者,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他们的诗、文成就都很突出,可谓一时难分伯仲。要说唐代散文的子丑寅卯,最有代表性的老大人物,唯柳宗元莫属。

人们常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失去未必不是好事,福祸有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柳宗元正是如此。在仕途失利被贬流放永州时,写下了《永州八记》,开创了山水游记散文的先河。永州一待就是十年,正是十年的贬谪生活所带来的大磨难,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成就了他千古文章一大家的不朽地位。

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篇诗、文作品,他创作的散文、诗歌、寓言和辞赋作品中,文的成就大于诗。特别是在散文方面的成就在当时无人比肩。他不仅有创作实践,同时,他还提出了先进的散文创作理论,正是因为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散文作品,而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这“八大家”中,唐二宋六,唐二即韩愈、柳宗元。

柳宗元能在逆境中生存,并找出排解的办法,这要得益于他的成长历程。

话说柳宗元也是官宦人家的后裔,祖上世代为官,公元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字子厚,汉族,祖籍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永济、芮城一带,故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又因官止于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愚溪”。

柳宗元四岁时,就在母亲的启蒙教育下,对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做官且能诗善文,母亲笃定佛教,慈悲为怀,这样的智商和情商的成长环境,为他日后的成才奠定了基础。使他集儒学、佛学思想为一身,“统合儒佛”成为大家。

柳宗元的成长历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在他三十三岁之前,经历了求学和在朝廷为官的过程。这一时期柳宗元的理想是参政,做一番利国利民的事业。只可惜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导致仕途生涯受挫被贬流放。

第二个阶段,从公元805年到814年,是他被贬谪居永州时期。永州属“荒蛮”之地,他便“自放山泽间”,与山水为伴。十年的贬谪生活,使他的人生发生了质的变化,把从政、治国的理念转到了文学创作领域。在这个阶段,柳宗元不仅广泛钻研哲学、政治、历史和文学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学说,更主要的是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著名的《封建论》和前面提到的《永州八记》等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八记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精悍,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

文章向人们描述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素雅风景。文字引人入胜,回味无穷。开头用声绘形,“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写法,描绘出小石潭风貌。进而以鱼写潭,则潭水之清澈可以想现;以鱼写人,则人羡鱼乐之情溢于言表。一句“似与游者相乐。”写出了人鱼的感情交流。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述,虽只简单几句,却准确地写出潭水的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此外,文中写潭中游鱼的笔法高超,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则“空游无所依”,则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动传神,尽在其中,意境之美,令人叹服。结尾以清寂幽邃之境,写凄寒悲怆之感,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第三个阶段,是从公元815年到819年,出任柳州刺使时期。这个时期的柳宗元,尽管饱经磨难,失去了早年的锐气,但作为地方长官,他仍然以国家事业为重,要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柳州上任后,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情况,为柳州百姓做了四件好事:“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他先后采取了植树造林、兴修街道、兴修孔庙、发展文化等措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把柳州治理得井井有条,使柳州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于柳州,享年47岁。

他在《牛赋》文章中写到:“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意思是说:“牛虽然对人有功劳,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人的命运有好有坏,但不是按照你的能力来安排的。千万不要抱怨和不满,这样才能享受到你应有的福报。”这些至理名言,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他不仅给后人留下文学瑰宝,而且也留下了治愈心灵的灵丹妙药。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指出他的文才得益于生活中的磨励,而且进一步揭示了他的文风,明显地带有他生活经历的痕迹:“苦其危虑心,尝使名声哀。投以空旷地,纵横放天才。山穷与水险,上下极沿洄。故其于文章,出语多崔嵬。”这也恰恰说明了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魅力所在。

题外话“荔子碑”的故事

“荔子碑”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制,因碑文首句“荔子丹兮蕉黄”而得名,“荔子碑”又称《迎享送神诗碑》。

由于碑文是韩愈写的“绝好文章”,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绝好故事”,因而此碑叫做“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人们美誉为“三绝碑”。

柳州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明嘉靖年间,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惩罚。最后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此碑现巍然耸立在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右边的是宋代原件,可以看出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左边的为仿宋清朝复制品。

柳河东的一生历尽坎坷,却不向命运低头,这种精神值得人们所敬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