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简友广场读书

找到让自己焦虑的根源,与内心和解

2022-05-0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小线的生活观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每天都忙忙碌碌,可有时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什么。

明明生活就很美好,可自己却常常觉得生无可恋。

一件早就应该完成的事,却一直拖着不去做,直到最后截止日期到了,才又慌慌张张的去赶。

好像生活是在逐渐变好了,可是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活得也越来越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明明一切都在变好的路上,而我们却一直处于焦虑的怪圈中。

在我看了《整理焦虑:每个人都要看的心理自助之书》(以下简称《整理焦虑》)这本书后,我找到了答案。

《整理焦虑》的作者是牛津大学MBCT正念治疗师、森田疗法治疗师、武志红心理工作室主笔三木水。

三木水在书中从情绪的来源点出发,通过大量真实的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采用科学的心理指导方法,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读者都能从根本上,看见自己的焦虑,了解自己的焦虑,最后疏解焦虑,与自己的内心和解,从而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和工作。

作者在书中说到:“每种焦虑的背后,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就像我们在开头提到的,明明生活很美好,而自己却感到活得没劲,进而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焦虑、自责。

三木水在书中解释道: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已经和这个世界分离了。世界是世界,我们是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和我们没有关系,所以就很难高兴起来,很难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虽然我们和世界分离了,但其实我们也是真实的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所以就好像有两个我。一个是身处这个世界的我,另一个是跟这个世界脱离的我。

一个真自我,一个假自我。真自我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而假自我更倾向于关注他人的感受。如果真自我长期处于被压制的状态,那久而久之,假自我就会占据上风,而我们也在逐渐按照别人想要的样子来活,最终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

既然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那就不是真正的自己了,既然如此,那活得好与坏,或者生活得如何,都跟自己没关系了。

所以,这也是我们会有生活很美好,而自己却有生无可恋的感觉的原因。

书中说:“虽然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焦虑,但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让自己焦虑的根源,觉察到自己的焦虑情绪,诚实的面对它,勇敢地按照自己内心想要的样子去生活,不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就算有焦虑又如何。

《整理焦虑》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去逃避焦虑情绪,也不要回避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

相反,要做好和焦虑长期相处的准备,因为它也会让我们得到成长,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己。

焦虑从来不会消失,它会一直存在,但是我们可以选择跟它和睦相处,选择接纳它。

接纳焦虑,其实就是在接纳自己的创伤,接纳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部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