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苏埠:中国绿色诗歌之乡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图景。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态、文化多个领域。如何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如何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2018年4月18日,由美国《休斯敦诗苑》、《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的“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日前走进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苏南乡田垄村朱圩村民组。诗人们走进文化扎根的乡土之中。在朱圩,一草一木一花一水一粒尘土一片断瓦、一抷泥土,一间土屋都是触动一个时代的一种深刻的文明印记。行走在四面环水的村庄旧址中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曾经的繁荣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朱圩是中国绿色诗歌写作的倡导者,实践者,《大别山诗刊》创始人、主编碧宇的故乡。位于淠史行总干渠的上游,村庄四周曾经筑有高而厚实的圩堤,圩堤上生长着四季花草和各种树木,这里原本住着一户姓朱的大户,因此叫朱圩,又因为圩外四面环水,由沙溏、瓦屋溏、蓄塘、码头塘和一条长长的壕沟连缀成环,所以又叫朱家水圩,圩内苍松翠竹,各种名贵树木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兴盛与沉寂,也目睹了几代朱圩人的悲欢离合。这个历经百年风霜,以水为源、土墙建筑和田园风光为主要特色的古村,正在面临老宅还耕即将被灭迹的命运。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然而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今天,乡村的绿水青山已是人们寻求“诗意栖居”的理想之地、健康养生的归宿之所,乡村中那些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田园村落、特色小镇将成为新财富积累的落脚点,乡村将会成为井喷式消费之地。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诗人们在碧宇的旧居前合影留念,拍摄取景,被翠竹流水熏陶,被红花绿树陶冶,被土墙灰瓦震撼,在绿意盎然的春风中沉醉。美国《休斯敦诗刊苑》主编蔡克霖先生感慨地说道:“碧宇的故园不能平,碧宇的故旧居不能拆,这里有着浓郁的乡贤文化、乡土气息、乡愁情结。留住乡愁,就要守护文化根脉。所以碧宇的故旧居不能拆!”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上海诗人,国家注册城乡规划师殷刚说:这里特有的“水圩、土圩、土墙、草顶,不仅是乡村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新时代文化保护与传播的活名片。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重塑乡村的生产价值、生活价值、生态价值,更要发现古老农耕文明蕴涵着的尊重自然、敬畏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独特的价值。乡村老宅还耕是一种大趋势,但是不能一刀切,对于有重要文史价值的村庄应该保护起来,就地重塑,建成传承历史文化、展示乡村文化的新名片,成为承载乡愁、构筑精神家园的新阵地,成为丰富当地旅游文化内涵、带动旅游的新引擎,成为农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的新高地。”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诗人桑叶儿说:“老宅还耕会让古老的农耕文明逐渐消失,让许多人的乡愁无处生根,若干年后这种土墙瓦顶冬暖夏凉的建筑只能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或者文史资料中,这真是一种遗憾。如果这里能够保存下来,打造成中国绿色诗歌之乡,真是个好项目。”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诗人碧宇说:“今年春节回来,得知旧居要拆,老宅已经测量,树木已经清点,我失落难过,夜不能寐许多天,这次能够和美国《休斯敦诗苑》联合走进我的旧居,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与大家一起来寻找、分享,体验乡愁,这是我的责任和担当,也让我感到万分的荣幸。梦想是我们心灵的启明星,乡愁让我们的灵魂有了皈依。保存下故旧居,把故园建设成绿色诗歌的伊甸园,这是多么浪漫、美好而又远见的事情,但是老宅还耕在即,我所能做的就是让更多的诗人,更多的乡愁无所依托的人们来体验乡愁,记住朱圩带给我们的最后的那抹可贵的乡愁。”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横排头水库,又名丰源湖,源自刘伯承元帅亲笔题写的"丰收之源",由于苏家埠镇是《大别山诗刊》总编碧宇的家乡,她的组诗《丰源湖》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又习惯把丰源湖叫成碧宇湖。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诗人们徜徉在斜晖下的丰源湖畔,拍照、合影留念,情不自禁地想起碧宇的诗歌《斜晖下的丰源湖》,在落霞的轻唱浅吟,诗人们面对青山绿水,放声朗诵激荡在心头的诗歌,释放情怀。
告别夕阳,诗人们大声疾呼:苏埠——中国绿色诗歌之乡!夜深了,乡愁袭来。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谁来拯救我的故乡
2018年正月初四,回朱圩给叔叔婶婶拜年,心情是愉悦的,也是充满崇敬之情的,因为这里是我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文明,都深深的种植在我的记忆深处,流淌在我的血液里,成为我的牵挂,成为我刻骨铭心的生命印记。
我从这里出发,无论走到哪里,根都扎在这里,这里的沧桑变化,人情世故,是我站立,发展和创作的根基。
我美丽的故乡盛开着四季花朵,结出四季果实,在四季分明的气候里种植着四季庄稼和蔬菜,村庄的文明和变迁,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传承。这里需要保护和维护。
这里有我家的老宅,父母盖的石基土墙青瓦的房子,还站在阳光里抵御风雨,童年走家串户拜年的记忆依旧挂在树梢,鸡鸣犬吠中,堂哥赤脚走在田埂上,堂弟背着书包以风为马游戏在村前村后,表妹喂猪,堂妹打猪菜,二妹和村里的姐妹,姑姑婶婶们一起在池塘边把杧槌槌得嗑噔嗑噔响,我坐在母亲的缝纫机旁,锁扣眼,打盘口,父亲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飞驰在下班的路上,二叔卖生姜,三叔熟记农谚,四叔创事业,五叔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六叔发誓要做个孝子,唯一的姑姑美丽而善良……每每想到这些,都让我感受到温暖和踏实,都让我看到过去的幸福,感受到眼下美好和对未来的憧憬。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挽留住我的村庄,保护好我的家,有一天能够回来,静下心来,好好写一写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让这里成为一个崭新的文化起点。在我家的宅基地上,建一个中国绿色诗歌馆,把这里的文明传播到五湖四海,让朱圩成为苏埠镇的骄傲,亮点和旅游景点。
可是,今天却听说,我的村庄即将消失,我的故土即将沦丧,这个时候我的心疼痛,惋惜而悲悯。面对故乡,我的心跪了下来。
是啊!谁能挽救我的村庄,谁能保护我的村庄,谁和我一样珍惜着自己的童年记忆和梦想。是啊!谁来拯救我的村庄?面对村庄的消失,面对村庄文明的摧毁,我看到一排排,一列列,一对对,一行行无能为力的人和推波助澜的黑手以及罪人。
村庄消失了,我的家在哪里?我的故乡将安放在何处?我的故土情节将寄托在哪里?离开朱圩,各种纠葛缠绕在心头,让我一夜无眠。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
第一排右起:柳林风声、清凌竹叶、姚银波、谢林玉(碧宇堂弟媳),(碧宇的堂侄陶星辰);
筹备:邹怀芝、陶维超
摄影:柳林风声、桑叶儿、姚银波
接待:卢兴样、周以芳
诗讯:美国《休斯敦诗苑》与《大别山诗刊》共同举办“乡愁——乡村文化的苏埠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