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曹风·候人》:送往迎来一小官,忍饥挨饿谁人怜
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
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
这首诗写的是曹国的基层小官的牢骚抱怨。面对朝堂之尸位素餐的高官,他心中十分不满。
第一节,“彼候人兮,何戈与祋。彼其之子,三百赤芾。”那个送往迎来的小官,肩上扛着戈和祋。那个人啊,三百朝臣不屑顾。
第二节,“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鹈鹕停歇在鱼梁上,没有沾湿它的羽毛。那个人啊,不配穿上那身衣服。
第三节,“维鹈在梁,不濡其咮。彼其之子,不遂其媾。”鹈鹕停歇在鱼梁上,没有沾湿它的喙。那个人啊,不该得到那样的优待。
第四节,“荟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娈兮,季女斯饥。”云漫漫啊雾蒙蒙,南山早晨生霞光。美丽又温婉,我那小女儿挨饿真可怜。
出自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候人,官名,负责看守边境、迎送宾客和治理道路、掌管禁令的小官。何,通“荷”,扛着。祋(duì),武器,殳的一种,竹制,长一丈二尺,有棱而无刃。彼,他。其,语气词。之子,那人,那些人。芾,祭祀服饰,即用革制的蔽膝,上窄下宽,上端固定在腰部衣上,不同的官阶对应着不同的颜色,赤芾乘轩是大夫以上官爵的待遇。
鹈(tí),即鹈鹕,水禽,体型较大,喙下有囊,食鱼为生。梁,水中用于捕鱼的堤坝。濡(rú),沾湿。称,相称,相配。服,官服。咮(zhòu),禽鸟的喙。遂,终也,久也。媾,一说宠爱,这里应当是指国君的信任;一说婚配、婚姻。荟(huì)蔚,一说云雾弥漫;一说草木茂盛。朝,早上。隮(jī),同“跻”,升、登。婉,年轻。娈(luán),貌美。季女,少女。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载,晋文公入曹国,发现“三月丙午入曹,数之,以其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也。”说曹国的国君曹共公,不肯任用贤能的大夫僖负羁,身边却尽是乘坐轩车的庸碌大臣。晋文公流亡到曹国的时候,曹共公对他非常无礼。大夫僖负羁劝谏,他也不肯听。后来晋文公登位之后,攻打曹国,只放过了曾经对他比较礼遇的僖负羁。
这首诗,虽然身为候人的小官,没有对要批评的“三百赤芾”直接表明自己的憎恶之情,可对其的不满、谴责却已经溢于言表。小官站在岗位上,劳苦无功,却连女儿还要在家忍饥挨饿,心中的苦楚可想而知。身为一个官员,尚且如此,民间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
诗的二三节,以“鹈鹕”起兴,将“三百赤芾”的官员比喻为羽毛都不需要沾湿,就能吃到鱼的鹈鹕。鹈鹕之所以有这样的好处,正是因为它站在捕鱼的梁上。“三百赤芾”能够尸位素餐,恰恰是因为他们身处权力的中心,能够跟国君一同分享曹国的民脂民膏。对于这些吃白饭的大官,候人直斥他们“不称其服”、“不遂其媾”。
第四节,以景色变幻起兴,云雾缭绕的南山起了云霞,然后话题一转,谈到了候人家中忍饥挨饿的小女儿。天气差了,还有可能变好;可美丽温婉的小女儿,却只能继续忍饥挨饿。一喜一忧的对比,让人心生无限的感慨。
诗经专题第151篇,总第1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