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你还适应么?
一直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文里的一篇,大概的意思是这样(原谅我至今没想起这篇课文的名字):描写了一个贫困渔夫家庭,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家里燃着温暖的炉火,简单的器皿家具擦拭的发着整洁的光亮,孩子们在破旧干净的床上甜甜的睡去,家里的妻子焦急的等待着出海的丈夫归来……
那里,你还适应么?虽然整篇重点根本不是以上的描写,但是不知为何直到如今30+的年龄,想起这段总会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家的感觉,也许每个人留在脑海里的东西都千奇百怪,这个时代对于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是一个大迁徙,但是养你的那片热土无论你走到哪,都会从你记忆深处嗅到它的气息。
那里,你还适应么?离开老家好多年了,当妈妈之前算上过年一年能回去三次左右,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尽管只是短短的四个小时车程,从生娃自己带开始就一年大部分时间会待在老家;所以让自己有了一种更深的感触,其实也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愫在心底,却也一直无法形诸笔端………
对于出生在乡村的人来说,很多人都说再回去真的有好多不适应了,的确,我也不适应,那里没有抽水马桶、没有天然气、没有让你随时洗个热水澡的便利条件……,但是那里有曾经的我,而且是真实的我。
可能我是个很感性的人,每次回到家带给我的东西都是不同的。夏天,我喜欢那一抬头就撞到眼睛里的绿意,那是老妈栽种的各种瓜果蔬菜;也喜欢傍晚蛙声一片,那是老爸的鱼塘各路演奏家的盛宴;冬天,我喜欢玻璃上的霜花,和悄悄飘落在院子里的白雪;也喜欢看燃烧得红彤彤的炉火,更喜欢厨房里白茫茫的水蒸气。
那里,你还适应么?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带来了一个很大的便利,那就是你可以随时用拍照功能记录你眼中的美好,我就是每次回到家都不忘记录的人之一。我喜欢拍清晨沾着露珠的叶子,喜欢拍正午的向日葵,喜欢拍傍晚的晚霞。也拍过被白雪拥抱的小船,更拍过雪中随风摇曳的干枯的芦苇,我都觉得很美,这和你到过的名胜景区,高大上的照片带给自己的意义截然不同。
那里,你还适应么?我常常用焦躁来形容自己,也来形容这个时代。唯有回到家,回到最初生命开始的地方才能让我感觉到心底的安宁,那亲切乡音,那熟悉的又装满回忆的老屋、那永远让你打开味蕾的妈妈菜,还有爸爸那满屋飘散的二手烟。都是属于这里的,是的,只属于这里的。
出来十几年了,每次从家里踏上回程的车,我都会透过车窗看向窗外的田野,从乡村的宁静又走向城市的喧嚣,心里总会有莫名的慌张,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属于这里。也透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辆穿梭的街道,在找寻如今的那个自己………
那里,你还适应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