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人物

沈从文《一个人的自白》:我是一个羞怯 脆弱 孤独的人

2020-04-29  本文已影响0人  Li晓璐

我如今试一试把自己当成一株苹果树,来检讨研究一番。由发生、接枝到做种种不同的种植。这种检讨对于个人自然是一种痛苦事,但无碍于真实。苹果树如是一个人,而这颗苹果树恰恰又有思想,这颗苹果树就是我。


沈从文

标签 :情书、《边城》、张兆和

大家熟知沈从文都是从读他的作品《边城》开始的,他的笔下为我们呈现了湘西小镇的风土人情,我们陶醉于作品中少女翠翠的纯真爱情故事,而在现实生活中,沈从文也收获了同样美好单纯的感情,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他用自己的一封封情书,收获了一世的爱情,简单执着。

沈从文与张兆和

在读者的印象中,沈从文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书生形象,给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慎。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弱者。我们羡慕他的文笔、羡慕他的爱情,却从未真正走近他的内心世界。

沈从文在《一个人的自白》中,平静而坦诚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故事。

01 一个内向的人

由于家道中落、家庭贫困加之自己身体孱弱,从小生活在乡城社会的他,性格有些怯懦、孤独、脆弱。他在自白中这样写道:「脆弱、怯懦、孤独,玩野而赋予幻想。与自然物欲亲近,却拙于人与人之间的适应。」

心理学家对内心型性格人进行分析和总结出来的结论是,他们一般是安静低调、深思熟虑,很少参加社交活动,享受独处时的快乐。他们常常是社会的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更喜欢做一个安静思考的旁观者。

性格内向型的人一般从事的职业是作家、技术工人、学者、教师。在他们眼里私人的空间比较重要,他们有属于自己的世界,并陶醉痴迷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沈从文也是如此,他是一名作家,不善表达,却细心感知周围的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他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又把这种缺点转而变成了一个优点。

内向型性格的形成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家庭环境的原因,他们虽然比较胆小和怯懦,但在他们眼中的大多数的人是善良的。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作品中出现的乡下人、娼妓品行都很善良,他成长和生活在底层,所以对这些人充满了关注和同情之心。

02 失业再失业,为了生存各地流转

沈从文生活在战乱时期,那时候一个安静的书桌都放下不,所以更谈不上稳定、安逸的生活。为了生存他不断地挣扎,和家人分隔两地,一个人流浪在大城市中谋生。

沈从文刚到北京的时候,穷困潦倒,他写的作品几乎没有一家报社刊登,他曾向郁达夫求助。没想到竟得到了他的帮助。沈从文后来回忆道「后来他拿出五块钱,同我出去吃了饭,找回的钱都送给我了。那时候的五块钱啊!」。

在学校教书时,沈从文爱上他的女学生张兆和,单恋之下写了不少的情书,令张兆和不胜其烦。最后问题反映到了校长胡适那里,他做了调停的好好先生,最后,据说因沈从文的情书“写得太好了”,张兆和终于同意嫁给沈从文。

多年之后,对于逝去的沈从文,悉心整理文集的张兆和还平静地回忆,说道一生聚少离多,爱他的作品胜过爱他的风流为人。

他的一生都围绕着写作,不是自己写作就是教人写作。写作是他谋生的唯一途径,一旦遇到生活上周转不过来的时候,他就向编辑们借取稿费和版税。

只有小学毕业的沈从文,算不上是知识分子,全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找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

03 只有小学文凭,却做了一名作家

沈从文说「 因为受不了学校枯燥无味的旧书拘束,于是逃出学校接受另外一种环境教育。学校外天地极广阔,山河树木,乡场田野,事事都比当时的书本好得多。」

小学毕业不久沈从文就投入到了社会,感受社会环境、社会生活。他在沅水流域过了几年困难的流浪生活,见闻接触更加广泛,这段时间的流浪生活,为他后期创作作品提供了素材。

我熟悉的一位美国非虚构作家Peter Hessler,中文名字叫何伟,他同样和沈从文一样更喜欢自由的一种状态。他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自己小时候读书的经历,老师发现他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做功课,而是更喜欢独自一人完成作业。她的老师并没强迫他一定要融进班集体中,而是尊重他的想法,给他一定的空间和自由。

他说他之所以从事写作也是因为自己的天性,他喜欢一个人思考和观察,并记录下来,何伟从美国来到中国,在一个个村庄和工厂生活一段时间,记录了他所看到的中国实景。之后他又从中国去埃及考察,1996至2007年间,他在中国的11年经历化作中国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和《寻路中国》。

04 沈从文的经历唤醒了我读书时的记忆

之所以写沈从文,是因为在他的经历中看到自己。我也是一个羞怯、孤独、倔强的人。我不喜欢学校、不喜欢人群、不喜欢无意义的喧哗热闹。我带着批判和怀疑的精神来观察眼前的生存环境,但又摆脱不了现实物质生活的困境,我生活的纠结而无奈。

我在上学的时候,多次从学校逃出,但每次都会被母亲抓到学校。我的第一次逃学是在小学三年级,妈妈甚至给我下跪,求我去上学。倔强的我还是不肯妥协,后来我被拖到大街上、我在地上哭着嚷着,我抬头看到大人们对我指指点点,直到老师从家里把我叫走,我才乖乖地去了学校。

读中学的时候,我又再次从学校逃出来,这次逃出来之后,我两年的时间没有再走进学校。出来之后的我无所事事,我也不读书,无聊地过着每一天。每天下午我坐在家里的台阶上,享受着午后的阳光。

母亲给学校多交了一年的学费,我的学籍被保留下来,我答应母亲,我不上学但是我会参加高考。就这样我进入了大学。

之后的我自由了,没有母亲的限制、学校的禁锢,我开始找到自我,开始一个人走入社会,寻求个人的生存的意义。

结语

沈从文在自白的文章开头写道「经过了游移、徘徊、极端兴奋和过度颓废,求生的挣扎,反复了三个星期,我体验了一个“生命”的真实意义。」

1988年5月10日,沈从文因心脏病猝发,在家中病逝,走完了他86年的生命历程。沈从文临终前,家人问他还有什么要说,他的回答是:「我对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好说的。」

沈从文留给世人的印象是:坚强、隐忍、谦卑、谨慎。有人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弱者。其实不然,沈从文骨子里有一种倔强和自负。他临终前的这句话就是最好的证明。

文 | 书海识途

图 | 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