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六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人应当如何活着,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生目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人生目的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生观的核心,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规定了人生的方向,对人们所从事的具体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古今中外众多创造了辉煌壮丽人生的志士仁人,多在青年时期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目的,从而在面对人生的一系列重大课题时,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始终朝着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前进。其次,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道路上有时会一帆风顺,有时会崎岖不平,面对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斗争,不同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持有不同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人生目的可以使人无所畏惧、顽强拼搏、积极进取、乐观向上;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或是投机钻营、违法犯罪,或是虚度光阴、放纵人生,或是悲观消沉、厌世轻生。在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业有成者,无不是在正确的人生目的引导下,以昂扬乐观的人生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顺逆曲直。最后,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选择。正确的人生目的会使人懂得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从而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责;错误的人生目的则会使人把人生价值理解为向社会或他人进行索取,只把个人私利视为人生的价值求,而漠视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精神状态。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人如果确立了高尚的人生观,往往会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一个人如果持有碌碌无为的人生观,就不会认真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对什么事都显得无所谓,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反过来,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往往又制约着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产生重要的影响。一个人如果能够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世界在其眼中便是光明的、充满友爱的,他就更能够珍惜韶华,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在有限的人生中尽可能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一个人如果自认为“看破红尘”,采取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很可能就会在唯心主义的世界中寻求安慰,心灰意懒、无所事事,在碌碌无为中浪费光阴和生命。
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
意义。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的,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处理个人与社会、
理想与现实、付出与收获、生与死等一系列人生历程中的重大问题时,人们总会有所取舍、有所好恶,对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认同什么、抵制什么,总会有一定的标准。这些都与人们对人生价值的看法密切相关。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实践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其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