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教育简友广场

读朱浦先生《与英语新课程同行-教学理论探究》读书笔记2019-0

2019-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幸福的Evaaaaa

  2017.5.21参加了一次朱浦老师的讲座,原本作为本次会议的大咖朱浦先生因上海有事处理,可能参加不了,因不熟悉朱浦老师,所以我与同行的老师也无感,但听完将近四个小时的培训后,我们两人热血澎湃,确定他为我们的男神偶像,培训结束后去购买了这一套《与英语新课程同行》系列丛书。为何能将时间记得如此清楚,是因为我们请朱浦老师在丛书上给我们签了名字,这套丛书对于我们来说真是如获至宝,不爱追星的两个人抱着朱浦老师签过名字的书兴奋的回家了。

时隔两年,今年的暑假时间充盈,又将朱浦老师的书拿出来读一读,似乎与读《红楼梦》一样,要在人生不同的年龄段读一读,两年前与两年后的今天读起来的滋味都不同。当时好像囫囵吞枣,今日终于品出些其中的奥妙。

前言处,朱浦老师是这样说的。

语言是传承与发展着各自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

语言是提高人们思维品质和人文素质不朽的工具

语言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能源

语言是有声的,所以语言的积累是听和说的积累

语言是有形的,所以语言的积累是读和写的积累

语言是有情的,所以语言是交流沟通情感的积累

在这一本书中,朱浦老师先回顾了中国外语教学的历史,时间上从1949年前,到196年前,到1966-1976年间去划分。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改革教育,开始实行新教育,建立新的、具有现代特征的学制。清政府推动的我国近代外语教学教育,在客观上为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66年以前,我国的外语教育被边缘化,外语教学被排斥,外语课程语种单一,主要为俄语,外语教学方法陈旧,教师大多采用课文翻译法,教语法,做练习题,以识词。阅读为教学取向,课堂教学无法实施语言互动,语言能力教学目标当然也无法实现。

1966-1976我国经历文革时期,教育事业收到严重的破坏,致使外语人才奇缺,出现断层,人们学习外语心态被严重扭曲,社会也缺乏学习外语的环境,全民外语水平低下,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之后,朱浦老师在书中介绍了上海英语新课程改革的概况与特点,这对我来说,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此书2008年出版,十余年后的我还是感叹上海外语教育的先进和眼界。朱浦老师介绍了上海“二期”英语课程改革的全部背景以及进展,对我来说收获颇丰。

   书中指出,上海正处于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国家对上海的城市功能新定位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国际经济、贸易、金融、航运中心之一。对于这个目标,能否确保市民能用外语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直接关系到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形象。针对这一情况,上海市教委制定了关于“上海市高中毕业生一门外语能力基本过关实施意见”,改“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强化英语、试验双语、探索多语”的战略措施,同时明确上海英语教学改革将重在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上。

     此次课改对“一期”课改有重要的突破,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内容,目标,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教一期都有突破。在课程管理的新思路上,在课程设计的新进展上,在英语教材多元化的新进展上,在课程管理的突破上,“二期”课改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二期课改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学生,“用”字当头,学以致用,是英语新课标的有一面鲜明的大旗。“用”是核心,是过程,更是目的。在“二期”改革中,确立了三维课程目标,新的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都要强调从三个维度来设计和实施教学,这三个维度分别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朱浦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素中指出,外语课程的价值在于学习外语,应符合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并应适合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在此章节中,给与我震撼和启发最多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外语教学法走向中,朱浦老师介绍的“语言与内容融合”教学方式,以内容为基础的教学和浸没法。浸没法(Immersion)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和内容融合的教学法,学生是通过掌握符合他们所在年级水平的学科技能和学科知识来习得语言技能的。现已被公认为最成功的外语教学方法之一,被称之为双语教育。浸没法是比较成功的外语教学法,他给了外语教学界很多启示,第一,当外语与教学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时,学习外语的效率是比较孤立的,纯粹的学习语言的方式高。因为只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使用语言来实施真正的交际行为。才能使他们的语言学习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二,能给学生提供广泛交流机会的教学方式,对语言学习有益。第三,课程设计师要兼顾学科内容和语言形式。

     在十余年前的上海,已经开始推行浸没法,双语教育在目前我所处的英语教学中,几乎没有使用,希望未来可以通过朱浦老师给予我的启示,在双语学科教育中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我仍有无限的上升空间,

朱浦老师指出,英语教师的能力结构有四个维度。


在此书第五章中学校英语特色建构上,朱浦老师指出,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事物表现出来的格外突出的色彩,风格和特点等。即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学校的特色是建立在学校的文化上。就是该校全体师生员工对英语教与学的价值认同对英语学科建设的认同,并在办学目标上得到体现,而且通过学校的办学和教育教学管理,得以实现英语学科独特的发展。例如,形成一批英语教学的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形成自己学校独特的英语教学方法,有着长期的英语教学研究,传统和成果较为显著的课题等。

  以上为读罢此书所做的部分摘抄以及个人感想,在读这一本书的过程中,每开启一个新的篇章,都带给我非常多的启迪和震撼,这一本书中,对于教改的路程介绍中,让我看到一个胸中有丘壑的教研员,对于英语学科改革的担当,让我看到了自身眼界上的短浅,尤其是朱浦老师贯穿始终的建议,就是将英语学习的落脚点,放在“用”上,使得我醍醐灌顶,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作为英语教师,不能将我们的眼界也放在成绩上,那么我们终将培养出一批有一批的“哑巴英语”,我们要将我们的落脚点放在用上,放在一门语言该有的环境中去,用我们的眼界和情怀去引领我们的学生,这样才能与教改路上的领头羊们一向着一个方向去前进。加油,英语教学之路漫漫,吾辈应上下求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