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得不到温暖,婆婆家又融不进 | 缺爱小孩长大之尴尬
《我想和你好好的》剧照
最近,我的读书社群里,在读《无声告白》这本悬疑小说,其中,提到原生家庭。
本来,家人是我们在这个世上最亲密的纽带,拥有家人的人是幸福的,它让我们领略到无私的爱、倾力的支持、天伦之乐与亲情,但偏偏,有些原生家庭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提供不了充足的爱。
有个群友的感悟,就引起很多人共鸣。她说:“我的原生家庭让我感觉不到温暖,有时候会向往婆婆家的温馨氛围,但我却融不进去,很矛盾。”
一石激起千层浪,好几个群友表示有同样的感觉。
我们先看《无声告白》这部小说,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莉迪亚的女孩。她的妈妈希望她将来成为一名医生,每年送她的生日礼物也都是科学书籍,还让她提前学习高年级的生物学。她的爸爸则希望她成为一个自信而受欢迎的人,为此,给她报了舞蹈班,每个周末,还让她带着同学去看电影。
对于这些,莉迪亚自己内心其实是抗拒的。可面对父母的每一次安排和期待,莉迪亚只能顺从,隐藏自己。她每一次回答都是:“好的,好的。”时间长了她觉得,自己并不快乐,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就像是父母实现当年他们未完成愿望的工具。
直到有一天,莉迪亚因压力太大而自杀了,父母很惊诧,才开始反思,开始追忆女儿内心的真实想法和需求。
有多少小孩,虽然表面上一直跟父母在一起,满足父母的各种期望,但实际上,他们自己内心的渴望、需求,并没有被充分满足?
有个群友说:直到成年后,才开始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不快乐的。“因为我总是潜意识在寻找那种小时候痛苦的熟悉的感觉,从小就感觉到妈妈是不快乐的,所以我也不能快乐,快乐是有罪的,是对不起妈妈的。”
还有的群友说:“直到现在身体总是小病不断,从小就开始了,其实是希望和妈妈有所连接,因为妈妈身体总是不健康,总是吃中药,潜意识里也是在给自己惩罚,因为觉得只有这样,我的内疚和自责感才会减少一些,才会心安,才会踏实。”
得不到温暖、因不被肯定而过分讨好、虽然有爱但是有条件的,等等,都是小时候在原生家庭里遭遇的问题。但是那会儿,因为年龄小,不自知,直到成年后,走上社会,开始独自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这时候自身暴露出来了各种问题,才有意识地开始反思自己那个欠缺的童年。
这时候,有意识的人就开始找解决办法了,比如文章开头那个群友,转向从婆婆家寻找温暖,但事实上,再温暖那也是隔了一层,没有血缘关系,很难达到共情。
记得有个婆媳之间的故事:儿媳妇去婆婆家,婆婆嘘寒问暖,做各种好吃的,很是关心,儿媳妇很开心,觉得真是好婆婆,哪有什么婆媳问题呢?
睡了一晚第二天,儿媳妇偶然听到婆婆在房间跟她女儿打电话,婆婆神采飞扬的说:老闺女要回来的话,那肯定是会给她准备更大的礼物,毕竟是亲生的呀!儿媳瞬间醒悟过来。
这就是那句人间真相:婆婆再好,也不是妈,跟亲妈是不一样的。
那面对童年缺爱的创伤,我们该如何解决、更好地前行呢?
1、要明白,创伤既然已既定,那就放过自己
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给我们造成的创伤,我们要想明白,这个创伤是我们让它留在我们身上的,实际上,是我们总是不放过自己。
我们总是说,要宽恕别人,实际要宽恕的,不是追着别人的错误不放,而是放过我们自己。也就是说,我们要宽恕的,不是冒犯我们的人,而是我们自己。
如果一直背负着过去,就是持续地受苦,我们要放弃这个受苦。给你造成伤害的人,要不要改变,那是他的事,尤其对方如果是家人长辈,他们已经很难改变,而我们更重要地是做好自己,然后再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改善。
2、以自己为圆心,创造一个有爱的家
过去已经无法改变,现在正等待你的重建。
既然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就从自己开始,把爱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避免你的遭遇在下一代身上重演。给孩子建立一个温馨有爱、没有压力的氛围,那应该是一个和谐温暖、充满力量的家,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以你自己为圆心,从你自己开始,意味着,你就是那个光源,你就是那个照亮别人的人。
这需要你有一个很强的自愈能力,改变从内心开始,而不是依靠别人。
3、活在当下,接纳自己的好与不好,更好地成为自己
虽然,原生家庭在我们身上留下的烙印不可磨灭,但是,原生家庭不应该是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绊脚石。
不管我们曾经拥有怎样的原生家庭,我们都应该感谢,感谢原生家庭造就我们今天的自己,感谢我们今生成为彼此的家人。
然后,活在当下,不要重复回想过去,接纳自己,不断成长、成熟,让自己变成一个有能力承担过去、创造未来的人。
学会爱自己,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给身边的亲人以温暖和力量。《快乐,从心开始》这本书里,提供了爱自己的五个方法:静坐、接触大自然、听想听的音乐、读一本好书、跟好同伴聊天。
学会它,每天让自己有新的改变。
最后,《无声告白》这本书的主题,是“终其一生,我们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是更好地成为自己。”这,其实,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