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大女主的逆袭之路
《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是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分别写出了《呼啸山庄》和《艾格尼斯.格雷》。三姐妹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她们的生活却令人唏嘘。
1816年4月21日,夏洛蒂出生在英国约克郡的一个山区小镇。5岁那年,夏洛蒂的母亲去世。她和自己的姐妹一同被送入一所慈善学校——柯恩桥学校学习。这个慈善学校就是《简·爱》中洛伍德学校的原型。
和书中的洛伍德学校一样,柯恩桥学校教养方式冷酷粗暴,生活条件非常恶劣。在这里,夏洛蒂的两个姐姐染上肺结核,离开人世。父亲赶紧将夏洛蒂和妹妹艾米莉接回家。
此后的五年,夏洛蒂和姐妹兄弟四人在父亲和姨妈的教养下生活。后来,夏洛蒂又去一所学校学习。学业完成后,夏洛蒂两度到富人家里做家庭教师,与书中简.爱的经历有相似之处。
1842年,夏洛蒂又到布鲁塞尔学习英语,在此期间爱上了自己的老师、有妇之夫埃热先生。这段感情最后无疾而终,给夏洛蒂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一些人猜测,《简·爱》中描写的简.爱和罗彻斯特之间的爱情,寄予了作者自己的爱情向往。
《简·爱》这本书,既有作者的真实经历,又有她的真实感受,夏洛蒂通过简·爱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的反抗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她始终相信,“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的正直品德和聪明才智,只要坚韧不拔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是有可能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夏洛蒂39岁时,不幸去世,然而她创作的简·爱,带着她的愿望和追求,长存于世人心中。
1,拼命的反抗生活的不公,带给她痛苦的惩罚,也给她新生活的希望。——不幸,给了她勇气
简·爱出生不久,父母就离开人世。舅舅里德先生收养了她,疼爱她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生孩子。
不幸的是,里德舅舅也很快过世。去世前,将她托付给自己的妻子里德太太。
里德太太不喜欢简·爱的母亲,也嫉妒里德先生如此疼爱简·爱,极不乐意地接受了这项差事。她讨厌简·爱,她的儿女也时时欺负简·爱。特别是表兄约翰,一天到晚打骂简·爱。简·爱总是处于噤若寒蝉、紧张恐惧的状态。
一次,约翰又无端咒骂殴打简,简拼死反抗,约翰也吃了大亏。简因此被舅妈里德太太严厉惩罚,但约翰从此不敢轻易招惹简了。
简初尝了反抗的甜头,也激发了她内心一直存在但还未萌发的反抗意识,她再不愿做一个逆来顺受的人了。
当里德太太向简未来的学监编造了简的“斑斑劣迹”后,简愤慨之下,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内心对里德太太的愤恨,把里德太太气得鼻子都要冒烟了。
“这是一场我经历过的最艰苦的战斗,也是我第一次获得胜利。”
胜利的滋味,报复的快感,并未使简感到轻松和快乐。善良的天性,甚至使她后悔自己的莽撞。
但她明白,一旦自己再次遭遇不公的对待,她还会采用同样的方式反击。
别林斯基说,“不幸是最好的一座大学。”在这所“大学”里,简没有沉沦,还获得了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绝不屈服的人格力量。
很快,舅妈像甩掉一个垃圾似的,把她被送往洛伍德学校。简很高兴,她早就想离开这个冷酷的地方了。
2,洛伍德的经历,锤炼了她的品格,增长了她的见识,给了她逆袭人生的勇气和力量。
简本以为,离开了舅妈家,就能让阳光照进阴郁的天空。然而所有美好的憧憬,很快就在洛伍德的闭塞、死板、严厉的氛围中消散了。
在这里,不仅挨饿、受冻,还要忍受教师粗暴的对待。
唯一欣慰的是,简认识了海伦·彭斯和谭波儿老师。
教师斯凯·契德小姐非常厌恶海伦·彭斯,她会找各种理由羞辱海伦。海伦总是逆来顺受,并认为自己罪有应得。
简倔强抗争的意识再次被激发,她说“当我们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一定要狠狠回击,我要说,我们一定得这样,好好教训教训打我们的那个人,要他永远不敢这这么打人。”
她在舅妈家就是这么做的,也明白唯有这条准则,能给被欺压的弱者赢得生存空间。
不久,这种欺压也降临在她的身上。学监勃洛克赫斯特视察学校时,当众指责简是一个说谎者,给幼小的简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海伦安慰受伤的简,谭波儿小姐也帮简洗清了冤屈,简在她们身上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和情谊。
当他们终于熬过洛伍德的冬天,准备享受春天的明媚时,斑疹和伤寒涌进了洛伍德。海伦不幸染上肺结核,离开人世。
海伦说:“我相信有一个未来的国度,相信上帝是仁慈的。我可以放心大胆地把我不朽的部分托付给他…”
简却深深怀疑:“那地方在哪呢?它真的存在吗?”
简也许从不相信上帝,他高高在上,不了解人间疾苦,不在意每个人的喜怒哀乐。依靠上帝,等于依靠虚无。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更好的生存。
此后,洛伍德严重的疫情引起人们的重视,好心人改善了这里的状况,简也在这里快速成长。她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谭波儿小姐也给她许多关爱和引导,她一度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循规蹈矩、安分守己的人了。
然而谭波儿小姐因结婚离开洛伍德后,简平静的心湖暗潮涌动。她不再安于洛伍德这个狭小的天地,渴望到大千世界闯荡一番。
她认为:“真正的世界是广阔的,一个充满希望和忧虑、激动和兴奋的变化纷呈的天地,正等待着敢于闯入,甘冒各种风险寻求人生真谛的人们。”
人生的真谛究竟是什么?简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但一定不是洛伍德日复一日重复单调的生活,一定不是安静地消耗掉青春和激情。
简非笼中鸟,和每一个不甘平庸的人一样,她不满足眼前的平静和安逸,她要做雄鹰,搏击长空,不管未来遇到的是惊喜还是惊吓,她必定要亲自尝试。
3,桑菲尔德的爱情,给了她安宁和幸福,但她也绝不牺牲自己的尊严和原则。
十八岁的简,凭借有限的经验,踏上了未知的旅途。像每一个走入大千世界寻找梦想的年轻人一样,有对未知的担忧,但更有无限的期待。
简的第一站来到了桑菲尔德,这里有一个和善的管家费尔法克斯太太,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阿黛尔。
简的任务就是教育阿黛尔,这项工作舒畅又自由。但简很快就不满足了。
她说:“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渴望我的目力所及能够超越那个极限,看到繁华的世界,看到我曾听说过但从未见过的充满生机的城镇和地区。每当这种时候,我总是企盼能比现在有更多的人生阅历,能跟比这儿更多的和我同样的人交往,能结识更多不同性格的人。”
简对生活充满了探索的欲望,她总在寻求改变,寻求一种激荡心灵的感觉。
此时,桑菲尔德的主人罗彻斯特先生回来了。这是简离开洛伍德后,接触的第一个男人。
第一次相遇时,罗彻斯特先生摔下马背,简当时不认识他,但主动、热情甚至是强势地要帮助他。这个小意外,稍稍打破了简一潭死水的生活,她正无时无刻地希望生活多一点变化,多一点色彩。罗彻斯特正是打破平静的人。
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因此经常在客厅交谈,渐渐了解对方。简发现罗彻斯特先生虽不英俊,还喜怒无常,但他能够平等待人,坦诚直率,严厉的外表下还有一颗慈善的爱心。罗彻斯特也觉得简善良、正直,纯真,也不乏智慧。
她说:“我原来那月牙般纤细暗淡的命运似乎大大增亮了,生活的空白得到了充实。”
随着了解加深,两颗心渐渐靠近,只是中间还横亘着财富、地位、身份的巨大差别。简并不在意这些,她只在乎自己是真诚地爱着罗彻斯特,一颗独立自由的心灵想要碰触另一颗心灵。
罗彻斯特先生也爱上了简,为了试探简的感情,谎说要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简终于表白了自己的心声。
她说:“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跟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
简以纯真的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化解了两人之间的猜疑,赢得了爱情。
然而,命运刚给了简一点甜头,立刻又狠狠地挥上一巴掌。
在二人的结婚典礼上,简得知罗彻斯特还有一个在世的妻子。虽然她是个疯子,罗彻斯特早已不承认她的身份。
简无法接受罗彻斯特的隐瞒,无法接受心目中神圣的婚姻在法律上的污点。带着她的骄傲和自尊,怀着悲痛的心情,简毅然决然离开了桑菲尔德。
4,坚守自己的意志和情感,她再次找到自己的初心。
身心疲惫的简,再次踏上了未知的旅程。她身无分文,无亲无故,几乎沦为乞丐。
又是风雨交加的一天,她又饿又冷。在她几乎绝望的时候,圣约翰出现并收留了她,给她提供了食物和落脚之地。
她和圣约翰一家相处愉快,并在圣约翰的介绍下,做了一名乡村女教师。
职业虽然卑微,但简找回了生活的力量和勇气,她渐渐喜欢上这里安谧沉静的氛围。她的生活也变得更加美好可期。
在这里,她找到了亲人,原来圣约翰和他的姐妹就是她的表兄妹。她还继承了叔叔的遗产,得到一大笔财富。
亲情的温暖,生活的富足,简准备安然享受。不想,圣约翰竟向她提出了求婚。
圣约翰外表英俊,知识丰富,正直热情,更富有牺牲和忍耐精神。
但他向简求婚,并非出自爱情,只是为自己的传教事业找一个得力的工具,根本不把简当做有血有肉的人。
简看清楚了这一点,知道圣约翰为了上帝,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牺牲自己。在圣约翰的强势施压下,简甚至一度恍惚和妥协,差点愿意为了圣约翰和他的上帝事业,牺牲自己的情感和意志。
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后,她看清了自己的内心,她还是一直牵挂罗彻斯特,一直爱着他。
5,她终于获得爱与尊严的平衡
简又踏上了寻找罗彻斯特之路。当她回到桑菲尔德时,那里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看着眼前被烧得黑糊糊的断壁残垣,她急切地想知道罗彻斯特的下落。
多方打听,简寻到芬丁庄园,她面前的罗彻斯特已经眼瞎腿残。简的爱情并未因此减少,相反,她为自己能够照顾罗彻斯特而感到幸福和快乐。
她说:“我现在更加爱你了,因为现在我可以对你真正有所帮助了,而过去你是那么傲慢,从来不依赖别人,除了施与者和保护人之外,你不屑扮演任何其他角色。”
过去,简一直希望她和罗彻斯特之间是平等的,但罗彻斯特的富有和强壮,使她一直压抑自己,自尊心里有着难以排解的自卑。如今,她有了财富,罗彻斯特又失去了健康,似乎她成了强者,他成了弱者。她才真正觉得,自己获得了爱与尊严的平衡。
简,一个失去双亲的孤女,最后成为自己人生的女主角,这与她坚毅倔强的挑战习俗,藐视地位财力,主张男女平等是分不开的。此书一经问世,就引起巨大轰动,受到众人追捧。这份追捧里,又何尝不是每个平凡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呢?
书中说,“千百万人注定要处在比我更加死气沉沉的困境中,而千百万人在默默反抗自己的命运。”你我,也正是这反抗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