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阁更文800字点赞人民广场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2023-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碧彧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是苏轼对韩愈的赞赏和肯定。

纵观韩愈的一生,坎坷而波折,也曾几度迷惘,几度悲凉。

他混迹官场三十载,几度沉浮,但不论顺逆高低,他依然保持自己的品性。

也正是因为他骨子里的这份倔强,才让他在泛黄史卷中风姿长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的这句话是言其心志,更是吐露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心声 。

他长安求仕,蹉跎十年,抑郁不得志。他明明是千里马,奈何迟迟遇不到赏识他的伯乐。

韩愈的运气,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注定了异常坎坷和曲折。

他出身于官宦世家,门庭显赫,其父韩仲卿曾官至秘书郎。

按理说,在这样一个优渥的家庭,韩愈的童年应是令人艳羡的。

然而,韩愈刚出生不久,母亲便撒手人寰;三岁那年,父亲骤然去世,家道中落。

兄长韩会大他30岁,年幼的韩愈只能由哥哥扶养,但天有不测风云,韩愈12岁那年,他的哥哥也英年早逝。

至此,韩愈由兄嫂郑氏抚养成人,好在,兄嫂待他视如己出。

韩愈自幼聪慧,勤奋好学。3岁时就能识文断字,不到7岁几乎读遍了诸子百家。19岁便开始了他的科举之路。

然,科举之路并不顺畅,他参加三次科考均以失败告终,第四次方登进士第,同样,他的博学宏词科考试也历经了漫长的7年之久。

步入仕途的路,韩愈走得异常的艰难,屡次的落榜,让他经受一次次的失意和打击。

可他从未认命,永不服输,一心只想入仕救国。

最终,他凭一己之力,促进了古文改革运动,一扫颓唐气息。

韩愈大半生仕宦坎坷,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有功而擢升刑部侍郎。

作为“百代文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不仅散文成就斐然,还是诗歌名家,文学成就更是有目共睹。

同时,韩愈还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但也因为他的直言敢谏,和刚直不阿的个性,而屡遭贬谪,倍受打击。

贞元十九年(803年),因为劝谏唐德宗减免关中徭赋,遭权臣馋陷,和同为监察御史的张署一起被贬。

张署,排行十一,唐德宗贞元二年进士及第,后又中博学鸿词科,累迁监察御史。

张暑是河间人,方质有气,形貌魁硕,因被幸臣所谗与韩愈同时被贬。

二人同贬南方,治所都是极为荒蛮的偏僻之地。

韩愈贬于连州阳山,张署贬于郴州临武,因而同行。

郴州是韩愈和张署分手之地,同时被贬,又同路而行,患难之交,二人自然有许多唱和之作。

分别之时,张署深情创作了一首《赠韩退之》:

九嶷峰畔二江前,恋阙思归日抵年。
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亦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火,鹏鸟闲飞雾里天。
渔汗几时流率土,扁舟直下共归田。

张署在诗中回忆了彼此间的深厚感情,也叙述了宦途中的艰难曲折,并希望有朝一日他们可以再次欢聚一堂,一起泛舟五湖、归隐田园。

韩愈读完这首诗,既感谢朋友的深情赠诗,也感怀世事,于是当他到达贬所广东阳山后,便写下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答张十一功曹》。

韩愈个性刚直伟岸,又极重感情,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诗歌就和他这个人一样,即有雄浑奔放之作,也有朴实无华,本色自然的佳篇。

这是韩愈第一次被贬时写下的诗。人生在遭遇挫折之后,心情总是悲伤的,鸟鸣花落,亦会感怀不已。

他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唐代•韩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作。诗的前半部分写景,下半段叙事抒情。通过描写景物,抒发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愤慨。

韩愈为了开导对方,也为了表达自己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强抑内心的悲怨,写下了这首深沉含蓄、意味深远的诗篇,以赠答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首联的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

两三:几个。表示少量。

首联,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颔联的意思是,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筼筜:【yún dāng】,即生一种皮薄、节长而竿高的竹子。即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福建厦门有个地方叫筼筜湖。

踯躅:杜鹃花的别名。

颔联,筼筜是一种粗大的竹子。踯躅,植物名,即羊踯躅,开红黄色的花,生在山谷间,二月花发时,耀眼如火,月余不歇。

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

上句的“竞”字同下句的“闲”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传神生动。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

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颈联的意思是,皇帝深恩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

恩波:谓帝王的恩泽。

死所:死的地方。

炎瘴:南方湿热致病的瘴气。

颈联,前句的“未”字贯“报”与“知”,意谓:皇帝的深恩我尚未报答,死所也未可得知,但求不要在南方炎热的瘴气中虚度余生而已。

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诗人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

在这样的处境中,尚还想“未报恩波”,这表现出儒家“怨而不怒”的精神。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

尾联的意思是,吟读张署来诗后,叹看双鬓,顿时觉得鬓发白了一半。

霜毛:白发。

“斗”同“陡”,是顿时的意思。“斗觉”二字用得奇崛,把诗人的感情推向高潮。

这一联写得委婉曲折,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惟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

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于何以至此,尽在不言之中。诗意婉转,韵味醇厚。

诗写僻境,以画意出之,写忧愤,以曲笔出之。

诗人似乎尽力想把他那种激愤的感情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但是又自觉不自觉地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人感受到那股被压抑着的感情潜流,读来为之感动,令人回味,形成了这首诗含蓄深沉的特。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