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 成长励志散文

流过门前的小二仓(51)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20人  大龙二

      谈到草荡管理和垦田种植,李作舟的话语滔滔不绝。

      “我们这海下,几百年来,百姓一直砟草煮盐、打鱼垦植,日子虽是艰难潦草,不过也算天无绝人之路。这一天天向大海淤涨的土地,让大家看到生活的希望和不尽的财富。”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现在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海边许多无主荒地,只要组织人员开垦,县府可以增收财税,百姓可以多收粮食。只是开垦要支付成本,要有人合作出力,要有官府支持。”

      乐邻老板一听,就大致猜到,李作舟又要在小二仓周边无主荒地上做文章。

      听老人们说过,李家现五六百亩熟田,上干亩荒地,本来不少也是无主荒滩,从他祖父手上开始,逢到灾年春荒时节,他们家粮仓拿出一些虫蛀陈粮,发给奄奄待毙的乡邻,让他们替自己开沟漺碱,变荒为熟,自己博得开仓工赈的“善人”之誉,又切切实实的得到了侵占土地的实惠。

      对李作舟老板的精明,乐邻老板一方面敬佩,一方面又有些惧怕。方圆数十里的人都知道,他们家田土不断扩大,财富不断增多,李家三代人既有旁人不及的精明能干,又有无所忌惮的不择手段。现在,儿子进了县衙,更是如虎添翼。

      乐邻老板一边专注入神地听着,一边又在心猿意马,不知道他要说出来什么下文。但表现出来的是,不时地点头称道。

      “前天我在县城参加绅董会议,答应先出十五担粗粮,支持民政署训练兵丁,保境安民,这是我们做臣民百姓的态度和义务。”

      “不过”,李作舟话锋一转,“小二仓一带,这么多个墩子,几大千号人丁,官府保境安民,保的不是我李作舟一家。赶下皇帝,建设共和,保护民权,造福的不是我一人。”

      “后面,还要在本地筹银,办教育实业,这都是新来的民政署要办的事情,我们更得奔走响应。”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