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有范-写作共进主编课堂 · 疯狂马拉松写作营

0204我们说的话,你不来听听?

2017-02-24  本文已影响61人  一水天心

小橙橙姥姥又在给他讲故事了,我给他买的绘本,姥姥每天都会给他念上一篇小故事,嗯,操着乳山方言讲……

“以后小橙橙晚上睡觉前,最好你来给他读故事,用普通话,不然后面他上幼儿园,不会说普通话很麻烦的。”先生今天早上这样提醒我。

说起方言和普通话,我想起了前几天读的《姥姥语录》。

里面记录的都是姥姥的话,大白话里透着睿智。当然,姥姥说的肯定是威海方言了(我也是威海人)。

语言真的是很厉害的一种东西,这些话虽然被写在纸上,但是我读起来却倍感亲切,因为有一种语言叫做乡音啊。

当你听到有人跟你说同样的语言时,那种亲切感很微妙。而作者把方言写在了纸上,那种感觉更是奇特,会忽然感觉原来我说的方言是有正规的汉字相对应的。哈哈

书中有很多这样的方言。比如说“打怵”就是担心的意思,“彪子”就是“傻子”的意思,“从前我觉得管哪儿都赶不上俺水门口好”,这里的“管哪儿”是“所有的地方”的意思,“赶不上”就是“不如”的意思……

的确,方言是一种地域标签。你说这种语言就是这个地方的人,但是现在这个标签也在渐渐地变得愈来愈不明显。

1

每逢春节回老家过年,村子里基本上只剩下老人,青年人都去了城市打拼,而这种现象在我们这一辈人身上更加明显。

80后特别是85后这一辈人,赶上改革开放,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考上大学,留在了城市,说着普通话,方言就被忘却了。

到现在这部分人基本上都结婚生子,他们的孩子就在这所城市里长大,自然也就没有说方言的环境了。

住在我家后面一条胡同的发小,大我两岁,2016年生了宝宝,比小橙橙大两个月,她先生也是我们那边的人,我们都说同一种“土话”(胶东半岛的方言在当地被称作“土话”),她现在跟随她先生去了宁夏,而我也随先生来到安徽。

前些日子,跟她视频聊天,她在视频那边操着普通话跟她宝宝讲话。

我问她为什么不说方言,反正家里的人都听得懂。

“那不是的,将来他还是要说普通话的。等他长大了,发现他说的话周围的小朋友都听不懂,很可能会造成性格缺陷的。”

她的回答让我心头一惊,这种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想当年,我刚上大学那会儿,因为从来没有说过普通话,不知道怎么张口,好长一段时间里都不怎么说话,害怕被同学们笑话,很自卑。

像朋友这种情况,父母不说方言,那孩子以后基本也就不会讲我们的“土话”了。

2

我一对中学同学,他们夫妻俩也都是乳山人,现在定居济南。

他们俩现在的情况是,即便是只有两个人在一起时也不怎么说“土话”了。

“在城市里说方言感觉转不过弯儿来,一会儿说方言一会儿说普通话。”他们这样告诉我。

他们的宝宝现在待在老家,由姥姥带,在“土话”的环境中成长。

回头回济南上学,还是要讲普通话的。如何转换频道也是个问题。

3

但说实话,我是没有把这个问题想得很严重的。

我跟先生在家说“土话”,小橙橙将来也会说“土话”,普通话也会教他,坚持“双语”教育也不错,至少能多一个人会说我们的“土话”,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不是吗?

其实,对方言的执着在山东并不是很明显。

如果你去到四川,他们会为他们说“川普”而自豪,客家人说闽南话,广东和香港等地说的粤语,都是极具标志性的“土话”,也都被很好的传承了下来,这是一种好现象,值得欣慰。

但是像我面对的这个问题,我们的“土话”怎么办?随着掌握的人越来越少,未来方言该何去何从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