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想法读书

舂容恬雅的李绅

2023-04-03  本文已影响0人  目送归鸿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虽当时不能畅行其说,但土地和人民确系历朝历代政事的核心,这是不争的事实,关注了或许国运昌盛,不关注必然走向倾覆。而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自然离不开土地和人民这两大主题。

唐朝的新乐府运动尤其关切国情民生,主张诗文为时为事而作,具有极强的现实批判精神。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也是重要倡导者。而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绅则可谓先行者。他是首倡“新题乐府”的诗人,曾创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随后和了十二首,白居易更是秉其精神,一气写了五十首,并命名《新乐府》。可见元稹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是在李绅的影响下才创作并推广的,可惜李绅的新乐府诗都已散轶。他的代表作《悯农二首》虽未贯以新乐府之名,却寓含着新乐府诗的精神,不仅是地地道道的新乐府诗,而且是新乐府诗中的杰作: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诗中主题便是永恒的社会主题:土地和人民。既有对现实的客观描述,又有对人民的深情书写。引起了千古的思索与共情,所以盛传不衰,李绅也因为这两首诗名流后世,被誉为悯农诗人。特别是第二首,更是为人赞赏,直至今日,仍是学生课本上必不可少的优秀篇章。虽然现在这个时代,物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不再为挨饿受冻而忧虑,但勤俭节约的精神一直还是为国家社会所提倡,说到辛勤劳作珍惜物品,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用来教育孩子的最好诗句,是以被引用得最为频繁,李绅的名字也就广为今人所知了。

能写出这样同情农民的诗篇,说明李绅对于底层人民的生活很是了解,并且富有同情之心。李绅虽然出身高贵,为唐朝宰相、诗人李敬玄曾孙,他的父亲也曾多地为官,但他六岁时即丧父,母亲卢氏教以经义。所以家境不好,生活贫困。对于社会底层的生活自然十分熟悉。少儿时期,他发奋读书,勤苦用功,善于诗文。因生来矮小精明,诗名远扬,当时号称“矮李”,亦有称“短李”者。苏州刺史韦夏卿对他极为赞赏。

27岁时李绅赴长安应进士第,并拜谒名流,其诗《悯农二首》得到吕温的高度赏识,吕温盛赞道:“斯人必为卿相”。可惜赢得一片赞誉之声的李绅考试仍然落榜。三年后,李绅再次赴长安应试,又一次失利。这一次他幸运地遇到了韩愈,得到他的赏识和推介。且与元稹、白居易等人因考试而结识。直到公元806年,35岁的李绅才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开始正式踏入仕途。李绅进入官场的年龄不算大但显然也不年轻,但他在官场上的际遇还是很幸运的。一度做到了最高层,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真应了吕温当年“必为卿相”的预言。

李绅之所以能升迁迅速,跟他有着极强的政治敏锐性密切相关。任国子助教不久,他应镇海军节度使李锜之邀,入其幕府。但他不满李锜所作所为,不愿与他配合而被下狱。后来李锜谋反被荡平,李绅因祸得福,被朝廷启用拔擢。说明他对李锜的为人和后势都看得很清楚,而且能机智地化解危机,完美地躲过了劫难。更有甚者,他在“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中,踏准了节奏,及时投奔了“李党”的代表人物李德裕。

按说,作为进士出身的士子,李绅应该跟李逢吉牛僧孺站在一个队列。但李绅性情急躁,为人耿直,跟阴险多谋喜好算计的李逢吉搞不来,两人很早就结下了私怨。因而李绅选择了与李德裕同进退。“牛李”两党轮番执政,而李绅的时机把握得很好,职场走得很顺,一路攀升,从翰林院学士,到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很快就进入朝廷高层,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但李逢吉一直跟他暗中较劲,两人互相算计。穆宗在位时,李逢吉已经位居宰相之职,但穆宗对李德裕和李绅也很是不错,李逢吉一时不好下手。见御史中丞一位空缺时,李逢吉心生一计,主动推荐李绅担任,穆宗一听,自然答应。其时御史台的负责人为韩愈,李绅和韩愈的个性都很耿直急躁,而且御史台从事的又是弹劾纠错的工作,两人很快就因为政见不同而发生激烈冲突,结果两人都遭到贬谪,好在穆宗让两人当面把情况解释清楚,两人才知道是李逢吉在背后捣鬼,穆宗也改换了贬谪令。

见机谋不成,李逢吉很是懊恼,但机会很快就来了。未及而立之年的穆宗竟然突然得了重病,不久去世。继位的唐敬宗年纪尚小,不懂政事。李逢吉联合宦官王守澄大肆清除异己,把握朝纲,李德裕李绅等人都遭到排挤贬谪。李绅被贬为端州司马。后来唐敬宗发现了真相,李绅才在数年间慢慢辗转升迁为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直到公元833年,李德裕被重新启用为相,李党又开始把持朝政,李绅被拔擢为浙东观察使,此后便平步青云,3年后任河南尹,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晚年的李绅,官运更加亨通。公元840年,69岁的李绅转任淮南节度使,入为兵部侍郎、同平章事,改中书侍郎,累迁守右仆射、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食邑二千户。居相位4年后,因中风辞去宰相之职,出任淮南节度使。公元846年病逝于扬州,享年七十五岁,死后获赠太尉,谥文肃。

李绅虽然祖上荣耀,但到了他这一代,家庭是很清贫困顿的。但他却能奋发有为,在人到中年时跻身官场,并屡屡得到升迁拔擢,一发不可收,直到光辉顶点。中途只经历过一险一贬,其余都是提拔重用,而且朝廷地方各种岗位都曾经历,政治阅历和斗争经验都很丰富,以一介书生,无依无靠,仅凭一己之力,最后问鼎宰相公侯,没有能力和智慧是不可能做到的。唐代诗人,能像他这样在仕途上走得一帆风顺而又到达至高点的,恐怕没有几人。李白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诗文虽写得无与伦比,但在政治上跟李绅比,实在是差距太大。

生前的荣耀,李绅已是极尽。可惜死后,李绅被唐宣宗定义为“酷吏”,并被“削绅三官,子孙不得仕。”有人认为是李绅之行为殃及了子孙。但从后来的实际情况看,李绅的几个儿子也都进入了仕途,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关于李绅的人品行为,后人颇多质疑,特别是因为他写过《悯农二首》这样同情黎民百姓的好诗,人们难免要将其归为“人民的诗人”行列,但凡有违背人民性的言行,则被痛指其弊挞伐其心。显然,李绅是个颇有争议之人。最令那些质疑者痛恨的是,他曾经那么同情辛苦劳作的农民,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做了大官之后,却那么奢侈浪费,还妻妾成群,腐败堕落。有刘禹锡的诗《赠李司空妓》为证: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从这首诗中确实可以看出,身居京城高官的李绅生活豪奢,歌妓成群,随意叫来助兴的杜韦娘,就已经让来自苏州刺史任上的刘禹锡心旌摇动。但此诗刘禹锡似乎并无讽刺之意,倒有欣羡之情,落寞之意,艳慕李绅府上美女如云,而自己长期贬谪在地方,生活清苦,人生少趣。从此诗推断刘禹锡心中厌恶李绅确乎有点武断,因此断定李绅从此变了性,忘了本,也有些不够客观冷静。李绅早期因为接触底层人们生活较多,写出《悯农二首》确实是出于真情实感,进入官场后,他和元稹白居易发起新乐府运动,率先写了二十首新乐府诗,也是出于“唯歌生民病”的宗旨。后来卷入“牛李”党争,政治上走入深水区,不能不求自保和长存,参与政治斗争,排除贬谪异己在所难免。而且随着官职的升迁,待遇也越来越好,生活肯定比早期优裕。要求他在道德上做个圣人,在生活上做个颜回,恐怕有点苛求。他就是个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家和诗人,并不是道德家教育家。

有人甚至将李绅说成酷吏,例证就是,他在淮南节度使任上,以贪赃枉法和强娶民女之罪将扬州江都县尉吴湘处死。其实后来朝廷对此事做过核查,情况大致属实。因为被杀者之兄干系着宰相李德裕之父李吉甫,有人借机诬陷李绅讨好李德裕,将此事重新搬出,就是要将已经倒台的李德裕置于死地。《旧唐书》载:“(李绅)殁后,宣宗即位,李德裕失势罢相,归洛阳,而宗闵、嗣复之党崔铉、白敏中、令狐绹欲置德裕深罪。大中初,教人发绅镇扬州时旧事,以倾德裕。”很明显,在李绅死后,有人要搞坏他的名声,目的就是要打击他的同党李德裕,这不过是党争的惯常招数而已。政治斗争的你死我活,难以分辨双方谁是谁非,为了政治目的和利益,都有可能用上不可告人的手段和阴谋。因此而质疑李绅的人品德行,不免失之偏颇。不能因为他曾经是个“悯农诗人”,就对他的道德伦理要求更高更严。

其实史载李绅为政美事还是不少的。《新唐书》载:“开成初,郑覃以绅为河南尹。河南多恶少,或危帽散衣,击大球,尸官道,车马不敢前。绅治刚严,皆望风遁去。”《旧唐书》载:“开成元年,郑覃辅政,起德裕为浙西观察使,绅为河南尹。六月,检校户部尚书、汴州刺史、宣武节度、宋亳汴颍观察等使。二年,夏秋旱,大蝗,独不入汴、宋之境,诏书褒美。”整治地方恶霸,维护社会治安。防范自然灾害,保护农民庄稼,这不正是秉承《悯农》之精神吗?

李绅虽经宦海沉浮,身陷牛李党争中不能自拔,但他于诗歌创作,却从未停止,是中唐诗坛不可或缺的重要诗人。他的诗很多都已散轶,《全唐诗》收录其诗《追昔游集》三卷,杂诗一卷共101首,其他典籍中保留有30首,共131首。在《<追昔游集>自序》中,他说自己的诗“或长句,或五言,或杂言,或歌或吟,或乐府齐梁,不一其词,乃由牵思所属耳。”说明他是各体兼善的。李绅的诗歌创作约略分为两个时期。在贬谪端州前,他抱着“济世”“利物”的思想,积极倡导参与新乐府运动,诗作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讽喻时事。形式上以长篇叙事为主,语言通俗浅显。端州北归后宦海沉浮不定,政治上日趋成熟,性情上收敛内蕴,诗作表达人生经历,偏重情感抒发,诗歌形式也丰富多样,且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情景意境的构造,以及字句语言的锤炼,表现出精致典雅的风格特征。《悯农二首》虽短,却经典永传,代表着新乐府诗的根本精神,最为人们所称道。那首劝导朋友的诗《答章孝标》也很是著名:

假金只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假金才需要用真金镀,真金根本无须镀金。语虽平白,却是至理名言。意在教导章孝标如有真才实学,便不用进士头衔装点自己,如胸中学问不足,才要靠外在的名位衬托。

在贬往端州的路上,李绅写下了不少写景抒怀诗,以倾泻心中的郁闷。这些诗感情真挚,状景如画,自然清新,质量上乘。如《江亭》:瘴江昏雾连天合,欲作家书更断肠。

今日病身悲状候,岂能埋骨向炎荒。

来到南方瘴疠之地,身体不适心情烦闷,一边思念着故乡和亲人,一边又担心着老死蛮荒。悲苦的心情不可名状。再如《端州江亭得家书二首》:

其一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其二

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

莫道淮南悲木叶,不闻摇落更堪愁。

独身远蹿岭南,家书可抵万金,自然欣喜万分。别时尚在春日,到时已是秋天,岂不令人黯然神伤。

六十七岁时,李绅自编其诗集为《追昔游集》,用各种诗歌样式追叙平生的遭遇和经历,抒发怀旧之情与人生之悟,其中不乏漫游各地的写景状物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追昔游》云其诗:“音节咩缓,似不能与同时人角争强弱。然舂容恬雅,无雕琢细碎之习;其格究在晚唐诸人刻划纤巧之上也。”虽然为人们所熟知传诵的诗作不多,但李绅的诗坛地位却很尊崇,众人对他评价亦颇高。《新唐书》云:李绅,字公垂……为人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白居易曾有“笑劝迂辛酒,闲吟短李诗”之说。明胡震亨《唐音癸签》赞曰:“李公垂《追昔游诗》,大是宦梦难醒;然其揽笔写兴,曲备一生穷泰之感,亦令披卷者代为怃然。”明毛晋《汲古阁书跋〈追昔游集〉》称许道:(绅)与李文饶、元微之齐名,人号“元和三俊”……忆游述怀,俯仰感慨,一洗唐人小赋柔糜风气云。

作为诗人,有传世之作,至今不衰,李绅是成功的。作为士子,曾入住中枢,高居相位,李绅也是成功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