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坛经·行由品第一6》

2022-05-05  本文已影响0人  朱红东

【原文】

        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

        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说,佛法难起。”

        惠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

(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

        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惠明,先是四品将军,性行粗糙,极意参寻,为众人先,趁及惠能。     

        惠能掷下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能隐草莽中。”

        惠明至,提掇不动。乃唤云:‘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

        惠能遂出,盘坐石上。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惠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

        明良久。

        惠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惠明言下大悟。复问云:‘上来密语密意外,还更有密意否?’

【浅析】

1、合是吾渡汝:最后一次考验惠能,一语双关:迷时师渡,所以五祖摇橹;今已开悟,悟了自渡。

1)悟透了吗?前面有太多的艰辛历程在等着你,今后传法要让师傅彻底放心才是。

2)我自己明白了,请师傅放心。我自性已清,当自己度自己。感动流泪中!古时师徒感情至深至诚。

2、如是如是:彻底认可了,汝即如是,吾亦如是。发毕业证了!印可!

3、汝去三年,吾方逝世:全清楚了!这是最起码的。

1)修行三境界:阿罗汉、菩萨、佛

2)阿罗汉,基础层面的真修行,起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走。

4、不宜速说,佛法难启:隐居于猎人队伍十五年。人在绝望中的时候,才有可能修心,没病谁会吃药。

5、提掇不动:衣即代表传扬弘法之大任,惠明担不动。一语双关,此时惠明没悟,所以还要去抱,果然搬不动,有神通的,不可不信。

6、“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既如此,请坐,惠能为他开示:

1)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心法相传时,先什么念头都不要有,专注于当下,即保持正念。放下一切,此时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最易同声传应。

2)良久:如老子言“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此时心静下来,心如一杯混浊的水慢慢澄清,也需要时间的。所以我们每次诵经前亦请“屏息、勿念、打坐”,缺一不可。

7、“不思善、不思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仅此两句,惠明言下大悟!

1)这是禅宗非常典型的公案,叫“打机锋”!一个禅师要开悟一人,必须抓住其特征,即对症下药,而且要有缘份,时机恰当。

2)为什么让惠明不思善恶?惠明当然不是为自己当六祖来夺衣钵。但他过于善恶分明、爱憎分明,认为惠能尚未剃度出家,还是布衣,行者,凭什么抢我师傅的衣鉢?不仅着相,而且为了相来打抱不平!

3)这就是他的性格,嫉恶如仇。良久屏息,任何念头不起时,静心照大千,惠能适时点透其心思,佛门叫夺境,把这件事给他夺了,打破了,彻底指出其内心真实想法!惠明一下子本心起:那么多的争执纷扰,为了什么?明白了,不争、放下即佛!

4)我们往往在现实中为某事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非要纠结出一个谁对谁错!可跳出来,客观去看,即内观,把它夺掉,多少年后来再说,还有什么意义?!老早烟消云散了,不值一提。

5)夺境、夺事还不够,还要夺人!去小我!那个是你惠明本末面目?四品将军?五祖的上座弟子?其实都是别人给你贴的标签!“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6)可那个是你本来面目?独立人格,独立思考,丈夫,天人师、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惠能自己谦下,行者吗?称对方为上座,拉近关系,打消彼此隔阂,这时候你再说什么便是水到渠成。

7)把事放下,当事明白;把小我放下,真我显现。但现实中,我们每个人往往都做不到!我们都很珍惜自己这个小我:别人不如我,心生傲慢;别人高于我,心生嫉妒。太难了!

8)其实标签都是我们人生某一阶段的相,今生今世,我们都在从此岸渡向彼岸,而渡者、行者便是我们唯一标签。其中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妇),为打工人,为老师,都是一个个副标签,最终的标签就是觉者,成为一个觉悟的人。

9)境也夺了,人也夺了,人境俱夺,还剩下什么?真实不虚!虚无,心与虚无契合,就是悟!

10)夺人,是破我执;夺境,是破法执。悟不是学知识,而是静而生慧,彻底放下人与事后,在橐龠般的虚空里本有的本来显现。

11)是人生做减法后,本来剩下的本我、本心的呈现。悟、空,真禅意。悟是观复到了“空”=虚无,般若智。

12)常人总把悟与知混淆,所以才有渐悟。悟就是悟了,没悟就是没悟!如同你有了一克金子,也算是是有了金子;虽然数量上比不上别人万两黄金,但也是金子,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13)悟虽有大小之分,但没有惭顿的区别。所以才有道需顿悟,事需渐修一说。

8、如若反照,密在汝边:如同我们今天读经,是在理论结合实际,用经典与自己的经历复盘,如此反照,便会发现自己是不是合道?合道,密意(心法、道)便在你这边,同于道,吉矣!

9、读经一定要与各位的人生相结合,结合了,就是同于道,心心相印;否则,经典便是知识,与你无关。方法就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活在当下”。道不远人,远人非道也。

10、想想惠明跟随五祖那么多年,都没有开悟,惠能今天两句话就让他开悟。可见让一个人开悟有多难,这件事上并不能说六祖高,五祖不行,更不能说惠明悟性不够,只好说机缘未到罢了。

11、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今方知出处!

悟是我们自心与虚无中显现的道合一,这种默契,心生法喜,唯人自知。这是心灵最高的受用、享受!无法言表。从此不惊、不怖、不畏。

12、如老子言“慈故能勇”!进入自由、自信、平静、勇敢,如“功成身退,天之道”的状态,真正的大无畏,亦禅宗之大境界。

13、汝若如是,吾亦汝同师黄梅:惠能对开悟后的惠明依旧如此谦卑,不敢称其师,而认同为五祖弟子,愿各自善自护念。

14、逢袁则止,遇蒙则居:开悟八字,告诉他驻化江西宜春袁州蒙山一带。不容易呀!如此道行,尚如此谦卑!想想自己不禁汗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