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的封神之路

2019-02-10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嘴说话

今天听了一本书是讲关羽的,主要讲述关羽如何从一名武将成长为如今的“关圣帝君”,且各地为其修建武庙,与供奉孔子的文庙对应,成为中国人的最高信仰。这其中借助了诸多力量,有故事的力量,民间信仰的力量,商业的力量和皇权的力量。而之所以能够调动这么多力量,核心之源是“义”。

最初关羽的形象出现在陈寿的《三国志·关羽传》里,里面有900多字,但从中其实找不到太多能把关羽跟“义”挂钩的内容。刘禅给关羽的封号是壮缪侯,缪是名不副实的意思。这可不是个好的谥号,含有对他失掉荆州的批评。但是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对这个谥号感到不满意,他把史书中关羽的谥号改成了武庙中的封号忠义侯。而这其中的转变就是关羽形象转变的过程。

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关羽的形象一点点丰富起来,并逐渐成为义的代表,这主要通过《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来体现。《三国演义》里,曹操俘虏关羽以后,安排关羽和两位嫂子共处一室,这是在试探关羽的人品。而关羽这一夜手捧《春秋》,看到天亮,让曹操心服口服。而关羽一夜不睡,体现的当然是他对刘备有情有义。这其中更把曹操的奸和关羽的义形成鲜明的对比。关羽本是蜀汉第一武将,却熟读《春秋》,而《春秋》是儒家经典,这意味着关羽懂得儒家的仁义礼,因此这意味着关羽有代表儒家思想的基本条件。

而关羽同时受到刘备和曹操两方对立势力的赏识,为他的人物形象树立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正是在两难的境地中才更能体现义的价值。他的“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的“义释曹操”,正是这种强烈的冲突体现了他义的一面。

而民间对关羽的信奉来自于他的守护盐田。关羽出生的地方叫解县,在今天的山西省。解县曾经是中国最大的盐产地。盐池像农田,很怕自然灾害。人们就会在盐池附近设庙供神,保佑风调雨顺。一开始,关羽只是盐池周围的众神之一,他是守护神。当地人选他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因为他是本地的武将。北宋的时候,当地曾经发生过一次洪灾,让盐池受到很大的损害。而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重要的一块。盐业受损,国家财政一度陷入危机。所以八年后盐池修复的时候,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当地人请求加封盐池守护神,宋徽宗就给关羽加封了爵位。这就确立了关羽盐池守护神的地位。

宋朝以前,前世帝王、贤人能才、山神水怪,甚至各种动物,都能成为民间祭祀的对象。人们的观念是“惟灵则信”。而由于关羽的盐池守护神之功,百姓觉得灵验,香火越来越旺,信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了正向循环,后来甚至延伸到治水领域。随着关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人们不断的修建庙宇来祭祀。而其中的一股力量是晋商。晋商非常信奉关羽,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就是因为关羽也是山西人。而且,晋商就是靠贩盐发家的,关羽一开始守护盐池,后来又帮助治水,一路保护他们,关帝庙也就跟着他们建到全国各地。由于晋商的推动以及各地商业力量的结合,关羽的守护范围进一步扩大,发展到财神爷这个层次。

而关羽成为武圣,还要靠另一个力量的推动就是皇帝。那皇帝为什么要选关羽呢?比关羽能打,比他战功显赫的武将可不少。这跟关羽代表“义”有关。宋代司马光就说过,武将如果有勇而无义,反而是国家的威胁。所以在皇帝看来,义是前提条件,然后才能谈勇。没有义,何来信,没有信又怎么派你上战场呢?所以说,因为有“义”,皇帝觉得关羽是最靠得住的武将。他们就愿意把关羽当作武神祭拜。第一个单独祭拜关羽的皇帝是宋徽宗,他还给关羽封了神号。前面我们说到,宋徽宗因为守护盐池封赐了关羽,这是宋代产生的一种新制度。皇帝通过封赐民间的神,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合作。宋徽宗的封赐,相当于从国家层面上承认了关公信仰。

第二个给关羽重要助攻的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个特别敢打破传统的人。他废除了唐玄宗的武成庙,把关羽单独请出来供奉。这就一下子扫清了所有能跟关羽平起平坐的武将。朱元璋推崇关羽是有原因的。当时,民间有很多关羽为他立功的传说。比如说朱元璋跟老对手陈友谅大战,关羽为他从阴间派出了十万人马等等。在这个意义上,关羽都可以说是明代的开国功臣了。所以,我们可以说朱元璋推崇关羽,是他在笼络民心。

随着皇帝力量的加入,关羽最终进阶为与孔子齐名的武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