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一定是单调和窘迫的吗?

2023-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超级大苹果

余秋雨在他的著作《文化苦旅》中提到了一个有趣而深刻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过于长时间地埋首于典籍巨著之中,必然会感到内心有一种向外界大自然和广阔世界释放自己的渴望。

这种渴望可能被束缚在书本和学问之中,但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在他的身边,有一位六十多岁的纽约大学教授成为了一个令人钦佩的例子。

这位教授不仅在学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在年事已高的情况下,勇敢地踏上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之旅。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与他八岁的儿子一起编写童话故事,以北冰洋的企鹅为主题。

这种多元化的行为让余秋雨深感触动,他开始反思为什么从事学问似乎会让人变得单调和窘迫。

这一反思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即学问和知识是否会给人带来一种“劳神劳形”的负担,是否会让人沉重地背负起身心的重担。

如果我们过于专注于学术和文化的追求,是否会让自己感到被自己创造的精神成果所压垮,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困惑和反思之下,余秋雨决定踏上了他所谓的“文化苦旅”。

这个旅程不仅仅是对学问和文化的深入探索,更是一次对生活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追求。

他试图在传统与现代、知识与生活、学问与自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以摆脱学问的束缚,释放内心的渴望,重新体验生活的多彩与美好。

余秋雨的故事提醒我们,在不断追求知识和学问的同时,也不应忘记生活本身的丰富多彩。

学问和知识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但我们也需要与世界互动,去感受大自然、人际关系和文化的多样性。

只有在这种多元化的体验中,我们才能真正找到内心的平衡,释放渴望,体验生活的丰富多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