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与分寸把握——点评两篇文章

2021-1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刘建跃妙祈

@彭宁—00717242—石家庄自由职业 

标题:遵守“范畴”,给自己“设限”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8a8b769f22c4?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xin

我的点评:

作者用四个案例诠释了什么是范畴,以及给自己设限的必要性。

从语义上讲,范畴是表示某一个大的类别的概念,通常指一定事物的领域及界线。哲学上的范畴特指对某一问题或事物的具体认识水平。作者取了其中“规则”与“界限”的含义。显然,这里不是探讨哲学问题,而是讨论做人做事的分寸感。

所谓给自己设限,就是不要让自己越界,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如此方可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比如朋友家的孩子再怎么不像话,你都无权越俎代庖,无权责打。

人和人之间是要有一些界限,要有尊重对方领地的意识,这一点儿西方人,包括日本人要强于中国人。

过去我们有些人喜欢比如打听别人的收入,询问别人的年龄,打探别人的婚姻状况,未经许可使用别人的私人物品、进入别人的私密空间,或者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而不顾及别人等。过去认为这些都是亲密无间的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与外界的交往增多,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种不分彼此的、毫无界限的入侵是非常不礼貌的,甚至是不可容忍的。这是时代的进步。

读了此文,让我提醒自己,时时注意,把握分寸,尊重别人,做好自己。不是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可乱作为,也不必瞎操心。

@申红兰

标题:童年的回忆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Wr_R3TmmHgLEvuOqWPfGw

我的点评:

童年的记忆总是美好的,回忆的时候尤其如此:小朋友们轮番跳麦秸秆朵,女孩子的头发乱得像鸡窝,秋天帮着老师掰玉米,掐谷穗,溜冰滑雪,学骑自行车,第一次进城,第一次花钱…一件件一桩桩,宛如一颗颗珍珠般缀在记忆的长河,多年过去,仍熠熠生辉。

似乎童年的世界总是彩色的,越到后面越灰暗,渐渐地,生活变成了黑白色。

人生最难得的是始终保持一颗童心。有童心才有童趣,才会色彩斑斓,才会不忘向往美好,追逐美好。

私以为,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某种程度上,也就是不忘童心。

感谢作者让我们记起了童年的梦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