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不能丢

2022-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mjhjht

人文学科是否过时?我在孩子们各自搜索的文章里找到了答案。

上个单元让孩子们搜索有关语言学习的文章时,法学班的文章质量明显高于核工班,当时没有多想,以为核工班的孩子们只是在态度上略逊一筹,工科孩子对语言的兴趣使然。待到读完本单元孩子们搜索的有关人文学科的文章,我似乎找到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法学班整体筛选文献的能力要胜一筹,能选出一些有深度有高度值得回味的文章。这是否意味着人文学科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选择能力和鉴别能力?如果真是这样,人文学科在近几十年被排挤被冷漠的现状,应该要变一变了。人文学科不为热不热门而设,不为实不实用而立,但要为和谐的旋律、公正的天平,思想的精英而生。

近来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哪里来的陌生人》,惊叹人文在历史关键时刻止住了战火,让社会秩序重返人间的力量。这个陌生人是成吉思汗的军师,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金朝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其父曾预言此子是耶律家千里驹,他日必成伟器且为异国所用,因此据《春秋左氏传》中的“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的典故,为其取名耶律楚材。

如果说北魏孝文帝在汉民族眼里也是一个陌生人的话,走进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这些真切的石刻可以减少我们的陌生,有形的历史遗迹在熟悉与陌生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与北魏孝文帝一样,耶律楚材也让儒家文化奠定了非汉族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他们都在危机当口挽救了农耕文明。然而,与孝文帝不一样的是,耶律楚材没有留下有形的历史遗迹让后人凭吊,唯颐和园里有其墓和祠,这是一个真正的陌生人。

如果没有这个陌生人,蒙古军的马蹄定会踏破欧洲更多的城门,中华民族的文明生态也可能改弦易张。在中华历史的紧要关头,是人文伸出了有温度的手,让中华文明一代代延续,生生不息。这样有历史温度的陌生人,这样的思想精英,我们不能丢。我真想跨过历史的长空,紧紧握住这双温暖的手。

我让学生继续讨论1、学习人文的重要性,2、选修人文课程的益处,3、学校是否应开设人文课程。除了借用课本里学习人文可以提高读写能力、熟知人类的情感、培养创新和洞察力、突破不可能等观点,学生们还谈到了人文是灯塔,是指引科技发展的风向灯,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的窗口,是内心希望的种子。

人文使世界多元化,使人格个性化,使地区差异化。正是这些多元、个性和差异,人生才会精彩纷呈,富含底蕴。在我看来,人文处处驾驭着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决定着我们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文时时主宰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支配着我们的行动,检验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人文,永远不能丢。

备一餐饭,品一杯茶,读一首诗,听一首歌,人文的声音告诉我们要耐得住寂寞,要受得了折磨,好好享受人间烟火,又不能在平凡中生活跌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