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老年人话题(简牍813)
一个人五十岁前,选择商品房最理想的位置是学区房,五十岁之后,则会选择在大医院、保健院的周围。为什么,寻觅孩子出息的机会,寻觅一旦自己身体出现危机情况后能得到最快解决的方案。有机关干部和老板说,我要去买或租冠名“康城”的房子,今后我会去住养老院,只是一旦探究这些“康城”和有点规模的养老院的背后,还是有医院、保健院的影子。
一位在科局级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的金姓老乡,几乎每天都到原单位上班。我以为他无事可干,闲得慌,因为他妻子工作和居住都在杭州,而他又不想去,嫌人生地不熟。我问他是否愿意加入金履祥研究会,他摇摇头,并交了底:老父亲需要照顾。在他好说歹说下,现在终于把老父亲从老家接来了,但有一个问题马上跟踪而来,自己不会烧饭,整天吃机关食堂,他本人早就习惯了,但老父亲不行,饭太胀(硬),面食也不喜欢吃。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说,他找到了安置老父亲的养老院,处在兰溪和金华的中间位置,以后从兰城去看一趟老父亲也很方便。我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与老年人在一起,吃食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了。当然,如果他能从长远考虑,把老父亲安排到杭州某一家费用价格还过得去的养老院,那是最好不过了,说不定今天三世同堂以后四世同堂都可以方便地走到了一起。同时我在想,他一天到晚考虑的是安置老父亲的事情,是不是借机也把自己的将来考虑进去了。
同样是一位老乡,他是一个孝子,在兰溪市文联当副主席。在未退居二线前,每周六与妻子一定会回老家去看九十高龄的老父亲,周日下午回。退居二线后,估计基本上是在老家照顾父亲的日常生活了。他是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在学术方面应该有很大发展空间,只是在不间断的领导工作和行孝的过程中,把自己喜欢的研究领域和课题该抛弃了。这个结果无法用“是与非”、“好与坏”来下结论。如果换作是我,是否会放弃兰溪先贤的学术研究或者离开简书去行孝呢。我想一定会的。因为人生总不能也不会太过完美,有得必有失,抓牢这一头,需要放弃另一头。
蕊花并举,一个也不能荒废。(采自网络,遇侵必删)我这里举的两个例子,基本上还属于难得“有闲且有钱”的退居二线的机关干部阶层,还有更多工人、农民出身的人们呢,他们在退休后想方设法去开个便利店或者去打工。因为他们既要安排上代人的生活,又要尽可能多负担一点下一代人的衣穿住行,而自己也已是老年人了,需要人来照顾了。
看来,要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养老的问题,把儿女从无休无止因照顾而忙碌中挣脱出来,需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养老体系。这个养老体系,不仅含老年人的身体治疗、保健还要有心理疏导,不仅含社会的赞助、救助体系还要有举办养老实体的政策配套。
陈水河整理于2022年10月27日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