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日更 ‖ 18 学校内涵式发展之我见

2020-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怡心轩

      什么是学校内涵发展,我个人认为:学校内涵发展是指学校在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依托本校校情,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把以人为本、师生共同成长作为发展目标,在学校文化、课程研发、教学研究、师生发展、学校特色等方面顺应教育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实现学校的自主内在发展。

        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经历了中国教育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教学模式从八几年的“四步教学法”到布鲁姆的“目标教学法”再到“高效课堂”,从“扫盲”“普初”“普九”到现在的“普高”,因培训学习也参观了解了不少名校,从宁夏、陕西到福建、厦门、成都、南京等。在教育书籍阅读方面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到美国的罗恩.克拉克、雷夫.艾斯、帕克.帕尔默到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德国的卡尔.威特、日本的佐藤学再到中国的叶圣陶、陶行知、斯霞、于永正、林格、魏书生、李镇西、朱永新、窦桂梅、尹建莉、周春梅、张文质、陈宇等教育家、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可以这么说,不管从个人思想认知层面,还是实践体验感悟层面,我对一所充满希望与活力的学校逐渐有了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思考。

        一、准确为学校量身定位

      一所学校,要走多远,首先作为学校核心层面要给学校一个明晰的定位。好高骛远或顺水推舟或随波逐流,都不会实现一个学校长远的内涵发展,相反,会使学校逐步走向死胡同,失去活力,逐渐沦为一潭死水,恰如断了线的风筝,飞翔就不由主人左右,而完全依赖于风的力量。就拿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来说吧,这所小学,办学校园面积不是很大,居于城市比较拥挤的地方福州市杨桥中路,毗邻着美丽的茶园小学,地处福州市西郊凤凰池,学校创办于1959年,校园占地面积9280平方米,建筑面积6264.85 平方米。开始,他们学校本着"强素质,以人为本:树形象,以发展为本:赢满意,以服务为本"的办学宗旨,在教育和管理实践中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精心打造“四园”,倡导“四风”——“四园”即:学习的校园、活动的乐园、生活的花园、温馨的家园。“四风”即:校风——和谐、文明、求实、奋进,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学风——乐学、勤思、善问、践行,作风——团结、勤奋、奉献、创新。看上去,似乎他们学校的学校文化也是全面、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仔细琢磨,我们发现这样的校园文化缺少个性,缺少本校内涵,所以杨建华校长和党委书记周英姿在经过和学校前任校长、本校教师的广泛沟通后,在广泛征求教育前辈、广大教师和家长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重新确认了学校文化新理念和发展总基调,那就是“智勇”文化:智以修心,勇而正身。

      二、深入挖掘学校发展内涵

      不同的区域,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积淀,不同的民族习惯等就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作为一所有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的学校,必须仔细斟酌和研究本学校的特色。广泛征求教育前辈和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意见,确立适合本校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的东西,由此提炼学校发展目标、办学特色、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等,做到长规划、小计划、短安排都能围绕一条明晰的特色之线进行,切记空泛的、口号性的、放之哪个学校都实用的东西。福州市茶园山中心小学的校训是:智以修心,勇而正身。校风是:益智尚勇,达己成人。教风是:大气养智,大爱率勇。学风是:智而博闻,勇而多艺。后续,他们的其他文化建设,就紧紧围绕这个来展开,来发展,来延续,来凸显特色。我觉得这就是内涵发展的前提,也是总基调。没有对学校发展和追求的总定位,学校发展始终就会行走在牵着鼻子走,没有内涵的道路上。茶园山中心小学就盯准一点,然后由此生发、延伸出来,恰如一颗根正苗红的大树,发展有基础,蓬勃有方向。对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文字可以厚重,也可以简约,但务求真实、充实、切实。

      三、组建起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

      从学校内部而言,虽然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师的敬业奉献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但建立和组织好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至关重要。这个核心力量包括两个部分:一套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领导班子,一套勤于研究、敢于创新的教研团队。这里,我重点谈一下教研团队的建设。教科研,应该是一所学校充满朝气与锐意的法宝,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核武器”。

      作为学校,一定要高度重视教研团队的组建和培养。比如说:教研队伍组建,就应该成立一个核心教研团队,有主心骨领导人物(必须有教育教学的较高造诣和对教育研究的经验和能力),成员可以涵盖老中青,主要包括特级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塞上名师)、市级骨干(六盘名师)、县级骨干(县级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学科涵盖所有学科。团队组建好就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从教研制度、规划、计划的制定开始, 就要落“实”搞“活”从“小”。制度、规划、计划不能搞花架子,就一板一眼的追求教研为学生服务,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服务,为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服务。不求一日千里,只求循序渐进。不求华丽纷繁,只求实实在在的成长。

      重视教研,就要重视课题研究、重视“名师工作室”建设,利用优秀人才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促使一部分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让他们在参与中明白名师的成长之道,学会教育教学的扎实本领,培养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铸造甘为人师的教育情怀。

        四、不断为教师自身成长寻求出口

        教师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力军。教师自身成长,是让这支力量不断焕发新生力量的基本保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人学。”教师发展一定是学识、道德、情感乃至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永恒主题。教师发展需要引领,也需要疏导和矫正,更需要正确促进和评价,但这一切又必须紧紧围绕教师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这个目标,以此实现学校里人的原生态发展。    关于教师发展,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这样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实大师之谓也。”这句话实则是揭示了学校内涵发展的真谛。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成为教育界的广泛共识。

      时下,教师的发展,几乎完全是被动跟着学校的指令进行,很少有学校为教师的人生旅程的专业发展帮助做过规划、引导、帮扶,也很少有教师为自己的专业成长做过规划。这样,教师懵懵懂懂忙忙碌碌反反复复单单调调一晃一二十年就过去了,蓦然回首,竟发现自己越来越不会当教师了,越来觉得莫名的空虚和怨气。究其因,基本可以总结为:为自己的过去感到后悔,为自己的现在感到无奈。因此,我认为,作为学校层面就该对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进行必要的专业成长引领,给他们一定的追求目标,这个目标应该不仅仅局限于职称,更重要的在于专业发展。开展活动不要局限于只为提高学生成绩,而要考虑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心情愉悦。比如:对教师承担汇报课、观摩课、示范课、研究课进行分类,进行性连续性登记,对一学期的优秀课教师进行公开评议,推荐择优重点培训提升。对普遍存在问题的教师,再按照抓常规的方式进行培训指导。激发一部分教师的潜力,辐射带动更多教师的成长。若把20%的教师比作石子,把整个教师比作湖水,一颗石子的掷入,势必会引发一圈一圈的涟漪,对不同教师的心理都会产生晕轮式的心理和情感影响。一直平静的湖水绝不是充满生机的,而微风拂过湖面或石子投入湖面的那刻,才是安静湖面的生机所在。

      五、敢于遵循不拘一格降人才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对于学校文化,不是追求花花绿绿的张贴布置,而是要凸显学校一贯的价值追求、办学目标、精神引领等,要能体现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不能一蹴而就,不能一尘不变,而应与时俱进。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建议学校不要做硬性要求,也不要统一规划和要求。个性化的东西,才叫文化。发自内心的东西,才叫文化。心触动心的的东西,才叫文化。

        对于教师民主评议和征求会,要常开,广开言路,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而非“教书人”。

      六、建设好学校真实发展档案

      档案,如同一部记录片,记忆着一所学校的风雨沧桑。作为档案资料,力求实,哪怕少一点,宁缺毋滥。分门别类,条理清晰,人员配备完善,及时跟进,实事求是。

      当下载、复制、修改、粘贴成为一种流行病时,对真实的呼唤似乎成为我们的奢望。教育,呼唤真实,呼唤等待,呼唤触及心灵乃至灵魂。完善的档案建设有助于学校进行定时的查阅、反馈、反思和寻求新突破。不管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教训,不管实证的数据还是鲜活的图片、影像,都能为学校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查阅资料。

      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理论,都需要从学校管理、校本教研、教师成长、课堂实录、活动记录等方面进行总结、提炼和探索。

      学校要永葆活力,就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内涵式发展,不是由外而内的逼迫,而是由内而外的生发;不是一时兴起的堆砌,而是天长日久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的辉煌,而是经年累月的沧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