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谁?你烦恼和痛苦自找的,学会这三招整个世界都清静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我们的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加在这些事情上的观念。
各执己见,哪怕为了一些没有“标准答案”、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吵得不可开交,不欢而散,甚至大打出手。生活如此,工作则是另一番景象。
比如同事之间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不休,你认为这样做对,他认为那样做对,结果搞得和仇家似得的,好几天不说话,抬头不见低头见,彼此见面的氛围很尴尬。
这都不算什么,要是你和领导在某件事情上观念产生分歧,除非你想被他踢屁股走人,否则你连打嘴仗的机会都没有,不把你烙个轻度抑郁,情绪稀碎,茶饭不香,夜不能寐,就算是烧高香了。记得有一次,我领桌同事兼死党回到工位上,一声不吭,脸上铁青,咬牙切齿,鼻孔里喘的大气,能感觉这气息可以烧焦一片森林,眼睛直勾勾死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文件。
我问他怎么了?他拉我到外面,愤愤不平地告诉我:老板说他提案的逻辑结构混乱,主次不分明,而来公司不到二月的文案策划A比他的方案好,他还没解释几句自己对方案的构想,就被老板狠狠地臭骂了一通。其实这对他都不算什么,真正让他心里窝火的是,看完A做的方案,远没法和他逻辑结构相比拟,这才导致他生了一肚子闷气,比窦娥还冤,心里搓火。
可是又能怎么样呢?我只好安慰他,“新人胜旧人,自古有之,新娶进门的媳妇还不得新鲜几天,劲一过就好了,犯不着生这个大气!”
然后他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闷闷不乐,一脸丧气……事实上,每个职场人都没少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情,一边累得跟一条狗似得,一边还得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糟糕的情绪来得太快像龙卷风一样,又挥之难去,把心情搅得七零八落,玻璃心难以收拾。
这种状况,已经成了职场人心理健康危机的头号杀手。对于很多人而言,工作苦点累点没关系,开心点就好。那么我们该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起来?倘若改变不了某些事实现状,那就改变自己,这是不二法门——自己的问题还得自己来解决。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把纷繁复杂的内心剖析个干干净净,认清自己的真面目才能对症下药。好比一潭浑浊的水,抽干了,裸露出底色,你才知道怎么去清理它。
你了解自己的内心吗?或许了解,但未必那么清醒。
每个人是一个我,又不是一个我,而是带着四个面具的我。下面以我的同事为例,弄清楚他自己这个我是如何被一件事情制造出了四个我,陷入在烦恼和痛苦的负能情绪里。
起因,方案逻辑结构混乱。
领导认为我的工作“一无是处、没有价值”,这时一个负面“评价的我”诞生了,硬生生闯入我内心,一个自我“认同的我”不干了,怒气冲天,撸起袖子朝对方冲了过去。这就好比突然家里来了一伙流氓+强盗,要霸占我的妻儿,我能不反抗吗?
评价的我是“无能的、不行的”,认同的我“是满足的,自信的”。两者相遇,“一山难容二虎”。
接着还要去面对工作这项苦差事,加班加点,修改方案。这时现实的我“卑微而无力”,又与“无所不能,攻无不克”理想的我,产生了冲突。你说,我能不失落吗?情绪能好哪去?因为自卑的情结在我们身上普遍存在。
“评价的我”PK“认同的我”,“现实的我”远远<“理想的我”。四个我在心里大闹天宫,前两者互相博弈,大打出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后两者纠缠不清,一个谈悲伤,一个恨铁不成刚,聊不到一块。这就是坏情绪产生的原由,被四个我来回折腾,心流四处乱撞,不得清净。
这玩意有法治吗,能自我救赎吗?
负面“评价的我”是大闹心理天宫的罪魁祸首,收服这个“泼猴”,其它三个我也就不那么躁动了。要想对付“评价的我”这个泼猴在心里捣鬼,根据心理体验三大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必须用与之对应的三个大招,通过认知转移,情绪转移和意志转移来重塑心理体验,形成一个闭环模型来降服这个“泼猴”。
第一招:重塑认知,把大脑切换成静音模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看待“评价的我”是否客观。
做正确的事,让烦躁的情绪冷静下来最佳办法就是往理性边上靠靠,降低内心过度敏感的应激反应。而越往坏处想,事情只会更糟,陷入到“瓦伦达效应”的坑里。我们常常哪头堵,往哪头钻,直至把自己逼到一个角落里,要么蜷缩着悲伤,要么歇斯底里地怒吼。但是大脑是可以调控的,打开左脑理性的按钮,你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许多来。当负面“评价的我”是客观的,采取第一应激原则:
※我只看重批评意见的想法本身是否很棒,而不是这个想法由谁提出来的,且不论职位高低!
能改变自己的,最靠谱的就是认知改变,它是大脑意识的第一元素,观念一旦改变,情绪和行为也随之改变。不断把第一原则的观念强化放大,刻意植入在大脑中,就像电视里那些强行植入的广告一样,不断放大,频繁出现在你眼前,你才会对它有印象,虽然你很讨厌它,但不可否认你记住了它。而自我刻意植入的观念一旦形成习惯,产生的自控力可以逐渐重塑心理。这样才能避免心理产生冲动、焦躁的情绪。当负面“评价的我”不客观时,采取第一应激原则:
※顺势而为,学会示弱,这是一个成熟人的做法。
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改变不了的东西,坦然接纳它,做好当下的自己即可。这个世界受委屈的人多了,又不止你一个。学会自嘲、自我安慰、催眠,你需要一点鸡汤文、励志文来调剂心理糟糕的情绪。
比如,别人越是瞧不上我,我就越要努力,别人越是打击我,我越要做出成绩来!要像石灰一样,别人越泼冷水我越沸腾!
或是赶紧在大脑里调取一些糟糕的场景,想想那些比你更烦恼和痛苦的人,会让你情绪平和许多。
但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重要的是跳出自己方寸之地即是真理的误区,你会发现到处都是“不讲理”的地方。蛟龙未遇,不也是潜水于鱼鳖之间吗?人生哪有那么多“愤愤不平”,没有人不是跌跌撞撞中走过来的,哪个成功的人不是几经沉浮,大起大落。而相信自己也是一种能力,与其过度计较,不如整装待发。就如我同事那样,足够优秀,最终荣耀回归。因为文案策划A,接下来的1个多月里,频频出错,最后直接被领导踢出局。
但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个问题:我们是否把自己的工作阐述清楚,是自找的吗?领导也有看走眼的时候,他又不是圣人,也会做出错误判断,这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工作的想法、逻辑、原理一目了然地写在方案里”,以减少领导对我们工作结果的错误评估,避免无功而返。当然你还可以采取第二应激原则:
※逆势而为,温柔抗争,这是一个侠客的做法。
“太软的太子,当不了皇帝。”一味地软,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该硬气一把时还得硬气,逼自己出手但要温柔些。这是职场生存的一种另类法则,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做出这种选择时,必须心里有了足够自信的底气,且有勇气承担后果。关键是采取变通的做法,比如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很自信很棒的方案,结果被领导否定了。
不甘心,怎么办呢?温和的语气对领导说,能否保留我的方案,我自己再辛苦点,按您的构想再做一个方案。这是我的做法,领导没理由拒绝。虽然赶制方案需要加班加点,但比起工作成果被抛弃,我宁愿选择辛苦。结果在投标中我的方案被客户选中,自此领导对我刮目相看,获得了他的信任与重用。谁说逼急了,没有好果子吃呢?
不过我们还得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工作想法更棒,从而减小负能情绪给我们制造麻烦的概率?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做,在同事群里发一条信息:向各位大神征集一个XXX的好想法,一经采纳,奖品一杯星巴克咖啡!让他人的想法完善自己的思考,这是最聪明人的做法。即使一个好想法都没有,它至少可以帮我们做出排除法,也可以帮我们理清混沌的思路。
第二招:重塑情绪,把大脑切换成震动模式,爱上运动,为负能的我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
没事找点事,你准备好了吗?寻找一只替罪羊为你的负能情绪买单!
“移情大法”可以转移坏情绪的注意力。虽然食物可以在大脑中驱动奖赏回路,对消除坏情绪有特别关键的作用,但相比长期运动方式,它的作用明显没有持效性。
多项研究表明,运动是一种抗抑郁的良药。你不必局限于一种特殊的方式,比如跑步,你还可以通过爬楼梯或是快走来摆脱糟糕的情绪(《大脑整理术》)。事实上,运动改变心情,尤其是长期坚持运动能让一个人增强心理的承受力和抗压性。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长期坚持运动的同事,身体强壮,相比体弱者内心也更强大。在面对负面“评价的我”时,多能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问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第三招:重塑意志,把大脑切换成路径模式,方法至上,用漂亮的结果反击一切质疑。
正确地做事,方法得当,问题迎刃而解,方法不当,问题接二连三。
之前很流行一句话叫,不为失败找原因,只为失败找方法。方法对了,路就通了,你需要的就是这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路径就好比一张导航图,我们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往哪里去,弄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必经几个地方,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就已经减少了50%,“一减一增,敌退我进”,反之让意志力提升了50%。具体操作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路径);或是请教高人指导,不要顾忌面子。
其次,重新设定新目标,目标分解,层层推进,步步为赢,按着逻辑路径1、2、3、4、5……操作,升级打通关,阻碍你前进的怪兽接连被消灭,意味着我们在心理建立起的自我精神“奖赏”不断在叠加,激发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去完成下一个任务目标,直至达成预期的结果。这个过程实质就是提升心性、磨砺意志的过程。不论有多难,你必须去硬碰硬。铁磨铁,磨出韧来!水磨水,还是水!
最后,看着自己“新鲜出炉”的工作成果,自明鸣得意一番,心情会倍儿爽。
简而言之,当你把改变思考方式、爱上运动和方法至上结合在一起时,你就会最大程度上赶走你的坏情绪。你不必也不可能彻底赶走它,适当留下的那一点儿,没有坏处,反而能激励你付诸更多行动,见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