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卡金奖影片绿皮书--改变大众观念需要付出多大的勇气
唐*雪利是一名黑人钢琴家,他高贵,作风正派,受过高等教育,谈吐不凡,他要去南方各地巡回演出,选中意大利裔白人托尼做他的司机,因为他很擅长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作为司机,为什么不要求技术娴熟,驾龄久,经验丰富?而是要“擅长解决纷争”呢?
唐想买高级西服,裁缝铺老板说:不好意思,你不能试穿,需要先付钱;
唐去酒吧喝酒,因肤色被三个白人狂揍;
唐在洗浴中心和别人有纷争,差点进警察局;
唐去各地举办音乐会:表面受当地上层白人欢迎,实际却因其黑人身份被歧视--当唐要上厕所时,白人要求他去院中的简陋厕所。无奈唐只能开车二十分钟去旅店上厕所;
如上种种都让高贵正直的唐备受侮辱。
电影发生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种族隔离比较严重。黑人去南方巡演,要冒很大风险,有一个能平事儿的托尼司机兼保镖,唐会安全很多。
1865年废除了奴隶制,却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19世纪末推行针对黑人的《詹姆·克劳法》和《隔离车厢法案》:公车上,白人和有色人种要用挡板隔离。慢慢地,除公共汽车,其他诸如学校,餐馆,公共场所,公墓都实行隔离制度。托尼出行携带的绿皮书,即历史真实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书中标注允许黑人进入的餐厅和旅馆。
此外,白人和有色人种学校之间不能互换教科书,仿佛知识也会被“污染”。“隔离且平等”只是白人一厢情愿的想法,隔离又如何能平等呢?法律把黑人定义为“二等公民”,即便你如唐*雪利那般有钱有势,也避免不了被歧视被欺负的命运。
高贵的唐*雪利很孤独,他不是“黑人”,他不懂黑人如何生活,当大部分黑人在贫困线挣扎时,他出入上流社会,过着其他黑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影片中汽车经过一片农田,劳作的黑人们纷纷抬头,看着轿车中稳坐后座的唐*雪利,以及为他服务的白人司机托尼,眼神中充满困惑、不解。他更不是“白人”:表面上“受人尊敬”,实际上因为他的肤色,他依然要住隔离旅馆,他依然要被白人欺负,仍然是二等公民。
他遭受各种歧视都只默默忍受,如果他待在北方,会舒服许多。即便如此,唐*雪利依坚持做巡回演出,这是为什么?难道他是受虐狂?唐的伙伴给出了答案:
“天分远远不够 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巨大的勇气”
是的,“观念”是可以改变的。即便改变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个人的努力微乎其微,但近一寸便有一寸的欢喜。
唐*雪利参加南方巡回音乐会,只为纠正白人对黑人的看法,转换他们的观念,改变黑人深受歧视的被动局面。
司机托尼,一个种族歧视者,从开篇扔掉黑人用过的水杯,到片末对其他歧视者竖起中指,热情欢迎唐参加圣诞聚会,这其中他发生多大的改变!他钦佩唐的音乐天分,写作文采,和他高贵正直的灵魂。
唐,一个孤独的音乐家,经过此行,他变得不再孤独。他改变之前容忍的态度,硬气地拒绝了最后一场音乐会,只因餐厅人员拒绝黑人在餐厅用餐;他走进黑人酒吧,开始了解他的同胞,在酒吧中开心地弹奏,度过一段美好时光;他去拜访托尼,踏出第一步,然后被托尼的家族热情接待。这场跨越种族的友谊,延续了一生。
后记:这部电影相当好看,美国的秋景名不虚传,唐雪利的音乐滋润着灵魂。看完后,尤其是在昨天碌碌无为一天后开始慨叹:人为什么要把时间浪费在虚拟网络上?大好的青春,还是要走出去看看,放慢节奏,体味生活的各种滋味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