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读后感
我总觉得我老公情商不高,所以强烈要求他去学习情商,给他买了丹尼尔•格尔曼的《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重要》,看了之后,发现其实情商不足的人是我,而不是我老公。这本书是情商书籍的鼻祖,因为学校里面没有教过情商,才有了这本书的问世,这本书也引爆了全球的情商热。
所谓情商其实就是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智商是一切的基础,我们要理解事情,得靠智商。那情商则不同,他会给自己定方向,让智力朝着对的方向去使力,让事情可以做的更好。
高情商就是要管理情绪的,但管理前先察觉自己发生了什么情绪。戈尔曼认为,衡量情商的高低首先有五个标准:
1.了解自身情绪。
2.能管理自身情绪。
3.能激励自己。
4.识别他人的情绪。
5.处理人际关系。
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要压抑,而是疏导。当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就是压抑情绪,压抑不是不行,但不能压太久,否则这个情绪有一天还是会爆发,到时可能伤人伤己。一般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三大负面情绪,是愤怒、焦虑和抑郁。如何去疏导呢?
方法一,转移注意力。散散心,出去玩,做运动,等等。
方法二,认知疗法,也叫认知重建,也就是换个角度想,改变你原来的认知,替别人着想,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理解。
如何激励自己?
有两个科学靠谱的方法:
1.认知疗法。
改变自己的主观认知,心境变了,情绪就会变了。用有建设性的事情来代替生气,比如工作,比如想办法挣钱挣钱挣钱。
2.延时满足。
1.)你得先有一个你想为之努力的目标。
2.)在做计划的时候就把困难的工作放在前面。
3.)把短期满足带来的长期恶果或者延迟满足带来的好处写下来,提醒自己。
延时满足是所有情绪自控力的根源,因为情绪的本质就是让你冲动地做出某个行为。如果你能做到延时满足,克服冲动,代表你完全是自己情绪的主人,你不想做什么,或想激励自己做什么,你说了算。
有高情商的人通常也会懂得体贴别人,是有道德感的人,是善良的人。作者就提到,情商能力是一种综合的心理素质,包括了自控力、自我激励能力、毅力,还有,道德感。
如何搞定他人的情绪?
书中的答案就是“共情”也就是“同理心”。
有步骤哦:
第一步,是抛开自己。
第二步,就是让对方充分表达。
第三步,评估情况
第四步,“表达我懂你”。
我在听书中听到这个案例特别棒,在此分享:
老李的闺女,三岁,最爱她的洋娃娃——杨超越,洋娃娃真叫这名儿,简直就是她的亲生妹妹似的,两人誓死不分离,睡觉洗澡都带着,结果有天,闺女要上幼儿园了,吵着要带“杨超越”去幼儿园。
老李先蹲下来,和小姑娘一样高,
然后他说:“乖,‘超越’几岁了啊?”
小姑娘说:“一岁。”
老李说:“一岁的小朋友能去幼儿园吗?”
小姑娘说:“我不管,我就要妹妹去幼儿园,我想她我想她我想她。”
老李按着性子继续说:“这样啊,可是幼儿园的老师都只会照顾三岁以上的小朋友哦,一岁的妹妹他们不懂照顾的哦,那如果去了幼儿园,‘杨超越’会一直哭一直哭,她好可怜的呢。”
小姑娘听了都哭了,说:“那我还是把她放家里吧。”
多么共情的一个案例。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我自己。
我家小石榴总是不愿意睡觉,晚上都十一点了还要玩domino,一关灯就哭。我就开始跟她讲道理,“小石榴困了,累了一天了现在是睡觉觉时间”“妈妈也要睡觉觉哦”“明天我们再玩”。然而,她是没有任何反应的就只是撒泼打滚不让关灯。前段时间我都是把灯一关,往床上一躺,不管她,她就以为妈妈不要她了,哭着跑过来很难受的躺床上。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因为她喜欢小猪佩奇,家里有乔治和佩奇的洋娃娃,我就跟她说佩奇困了要觉觉,小石榴要哄佩奇觉觉。哇塞,好神奇,孩子真的去睡了还哄了哄佩奇。以前不盖被子的她,我对她说“佩奇盖被被,小心感冒哦”然后我给她们一起盖上,她开始安静的睡觉还盖被子。现在每天晚上她都对佩奇和乔治说“盖被被,小心感冒哟”然后自己开始盖被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35367/9b6effebd67b06b7.jpg)
书中一些概念:
情商:
驾驭情绪的能力,即自控力、自我激励能力、毅力和道德感等综合“心理素质”。
自我觉察:
即“认识自己的情绪”,跳出自己的状态客观冷静地旁观自己的情绪。
认知疗法:
即换个角度去看事物。即在“自我觉察”的前提下,对引起自己负面情绪的事件提出质疑或者有建设性的替代想法。以控制情绪。
延时满足:
即为了某一个目标,能控制自己的冲动,甚至自我激励。这是情绪竞争力的根本。
同理心:
即共情,本质是深刻地理解他人的内心,且不带一己的评判和感受,在此基础上作相应的回应。
情绪展示:
为了某种目的,在某个场合控制自己的情绪,调整成其他合适的情绪作展示。 情绪感染:分散有情绪者的注意力,以同理心对待其感受和立场,然后让其注意力转到其他事物上,激发积极情绪。也叫情绪柔道。
情绪:
情感和它引发的想法、心理和生理状态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