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杭州
去了几十个城市,印象最为深刻的非杭州和长沙莫属。
初知杭州,是小学的语文课上苏轼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时就好奇究竟怎样的一座城才配拥有绝美西湖,在拥有西湖之后不会黯然失色,反而相得益彰。直到老师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哦,原来是人间天堂。
小时候互联网还没有这么普及,想要了解一个地方多是看些课本和杂志,要买一本地理杂志也是极其困难的。幸运的是杭州几乎是古代文人墨客必去的一个城市,关于她的诗句经常出现在课本上: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中学的时候和母亲一起看《白娘子传奇》知道断桥和雷峰塔也在杭州。小时候听雷锋的故事听得多,一直以为雷峰塔是为纪念雷锋而建造的,也就奇怪雷锋怎么和白娘子扯上关系了,后来去查才得知:
雷峰夕照,位于西湖湖南、净慈寺前的夕照山上,因晚霞镀塔,佛光普照而闻名。雷峰塔建于五代(公元975年),宋吴越王钱弘俶因黄妃得子而建。初名“黄妃塔”。原拟建高十三层宝塔,由财力不济,拟改七层,峻工时只造了五层。结构为砖石内心,外建木构楼廊,内壁嵌有刻着《华严经》的条石,塔下供奉金铜十六罗汉像。建筑雄伟壮观,为藏经之所。因塔址小山名雷峰,后人改称“雷峰塔”。
原来之所以叫做雷峰塔,是因为塔建在了雷锋山上。
高中时候,也是《活佛济公》最火的时候,也是通过这部剧知道灵隐寺在杭州。
一直觉得杭州被称为人间天堂,应该仅仅是自然风光的原因,但这么多的诗词和影视剧不正是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么?杭州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竟能孕育出这么多天地灵气的诗词和深入人心的传说。
2015年夏天的时候,一个朋友在杭州实习,极力邀我去杭州,我在拒绝了上海的实习工作之后,在当天下午买了从上海南出发去杭州的车票。火车上忍不住一遍遍的想:和她该是怎样的一场相遇。
在杭州东站下的车,想象中的杭州当是古典的,到处是文人和美人的气息。然而杭州太气派,在徐州呆了四年,到杭州东有一种农民进城的感觉,突然想起了高中课本里的《陈焕生进城》。
和西湖的相遇既是预谋,预谋中也有着意外,乘地铁从杭州东到了西湖附近,看了手机导航知道西湖就在附近了,转了几圈就是找不到。
问出租自行车的老板:“西湖怎么走啊”。
“不就在前面吗?“
“我刚才看了,没有。”
“你再往前走走。”
“好,谢谢!”
果然,在刚才走过的路往前再走了一会儿,没有一点点准备,西湖就突然出现在了眼前。到西湖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我在西湖东岸,迎着落日,水面成了一片耀眼的金黄。在湖边的柳树下纳凉老人和小孩,总使人想起陶渊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髫。
第二天就去苏堤了。
西湖苏堤是北宋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诗人苏轼(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浚挖的淤泥构筑并历经 后世演变而形成的,杭州人民为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把它命名为“苏堤”。《元史》记载,元祐五年(1090)苏东坡任杭州刺史时,曾疏浚西湖,并利用挖出的淤泥葑草堆筑起一条南北走向的堤岸。苏东坡主持修筑的堤岸,大约是日后南起南屏山麓、北至栖霞岭下这一条堤岸的雏形。虽说是雏形,但是,构成这一条堤岸最著名的六条桥,即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都已经有了。据说,这些名字都出自苏东坡的锦心绣口。苏东坡本人的诗歌中,有关于修筑这条堤岸的清楚记载:“我来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屏通。”(《轼在颍州》) 南宋开始,苏东坡主持修建的这一条堤岸,已经成为西湖十景之首,名曰“苏堤春晓”。
西湖.jpg去苏堤是必过断桥。过断桥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的张望,希望看到白娘子。只是一直没有看到,拿着自拍杆、摆着千奇百怪的姿势自拍的不少。这时候我就要躲了,万一一不小心进了他们的镜头,她们回去翻看相册的时候发现没有许仙,却多了一个邋遢的年轻人。
我喜欢在每一个城市步行,喜欢用脚步去丈量经过的每一寸土地,还喜欢到每个城市的博物馆去看看他们的过去。
杭州的博物馆就在苏堤路上。
博物馆.jpg在博物馆放映的纪录片讲述的是常书鸿先生为保护敦煌文化所做的贡献,在博物馆逛了了一圈后,平坐在地上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整个放映大厅里只有我和女子,可是我并不认识她。也许她也是西北人呢。
经过苏堤春晓、醉书亭、鱼池古迹,就到了雷峰塔。
雷峰塔.jpg雷峰塔共五层,每层都装饰的很繁华,没有古典的感觉。我倒是很喜欢一层一层爬上去,在每一层,目力不同,看到的西湖也发生了变化——西湖在一点点的变大,也似乎在一点点的变小,杭州越来越清晰了。
在徐州,我过马路上是很小心的,总是怕抢道的机动车撞到我。杭州却是完全不同。每次我尝试着过马路,机动车都是在五米开外就停下了,司机师傅扬手示意先过马路。等行人过了马路,他们才重新发动机车。我在公交上问过司机,为什么杭州的司机素质都这么高,他说刚开始是几年前因为人行道出了几次交通事故撞死了人,于是那一年杭州交警猛抓斑马线前让行人。固定摄像头和拿着摄像机的协警会在斑马线前拍,有没让行人的,就记违章了。当时抓的很严,据说如果经过没有人的斑马线而没有刹车灯没有亮,都会被拍。 抓了一阵子后,没人敢不停了。 这么一搞,很多人都形成了习惯。后来运动过去了,很多人也把这习惯保持了下来。 几年下来,也形成了风气。
每个城市都有交通事故,但能把反思做得这么好,还养成了礼让行人习惯的,只杭州一城。
我想定是杭州见过了南宋的繁荣和苏东坡的才气,成就了她今天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
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