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之十五

2019-03-10  本文已影响5人  zhujiang0718

继续读《把时间当作朋友》,上次读完第6章的第1节。

回顾:

学会倾听:倾听能力和说话能力一样都不是先天就有的,人们更多关注如何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参加针对性的训练,但却忽略了倾听能力的重要性,在十几年的传统教育中,老师在课堂上的苦口婆心说了一年又一年,但能全面接受掌握的却少之又少呢!专心听讲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人大脑有一种模式拼接能力——在处理零散信息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将它们按照之前产经遇到过的模式拼接起来。这种能力会让很多人并不是“不懂装懂”,而是“真诚地相信”自己确实懂了。

如何破解呢?我们必须想办法获得一种或一些能够用于鉴定已知信息有效性的知识。这是一场正常的、必须的、持久的、不可回避的,最终终是有趣的一个人的战斗。要练就出个人的“元认知能力”。

三个习惯:

为了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是“过早质疑”。

在倾听过程中,要利用多余的脑力处理两个方向的信息:回顾与预期。

一旦决定倾听就要主动帮助说者进入“倾诉”状态。

接下来看第6章 的2-3节

2. 说与不说

每一句话都有自己的归属。如:“赶紧睡觉”通常只有父母对不太听话的小孩子说。“好好干”一般是长辈或领导说给晚辈或新人听的。“亲爱的”一般不是普通朋友之间的招呼方式……

人微言轻,情商高的人知道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要在什么样的场合说。那如何改变人微言轻的局面呢?只有通过 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说能更多话的人。

知道自己说的是对的,可还是没有人听得进去,这往往只是说明一个问题——你还没有赢得足够的重视。不用去失落或愤怒。

重视和尊重一般都会迟到,而且会比较晚,但只要不断积累,它不会缺席,但我们不要等不及。

“可言而不言,失人;不可言而言,失言”。

3. 交流守则

人来到这世上的最初的6个月时间里是一种共生的全能状态——婴儿觉得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甚至和整个世界都是一体的,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分的开,以为自己就是一切,饿了有会喂食,冷了有加衣,尿了有人换干净舒适的新衣,一不爽就哭,只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武志红老师说的一元关系,其核心规则是“剥削”。

脱离共生状态的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以至于很多人长大了,但还只是一个巨大的婴儿而已,因为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自我挣扎,人才可以从思想上摆脱共生状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需要不断寻求真相,而这其中我们必须与人交流、讨论。

为了避免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浪费不必要的时间,我们必须遵守以下3个原则:

第一: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公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

讨论交流双方必须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例如:没有确凿的证据之前不能随意作出判断;有了确凿证据,就算结论令人难以接受也必须要接受;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不许向对方进行人身攻击,对事不对人;谁有道理听谁的……如果发现对方不再遵守理性讨论基本原则,那就马上停止讨论,因为接下来不再是讨论,更可能是为争而争的争论了。只会浪费时间,影响情绪,把对方变成敌人,失去朋友。如果意识到自己无法遵守理性讨论原则,也要马上停止讨论,要明白积累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不要有什么不服气的,回去继续积累。

第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如果在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的人存在,那么最好的选择就是退出讨论。因为只要他们存在,就不会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果,继续下去只会浪费时间而已。而且千万不要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时间、有责任教会他们“想明白”的本领。这任务几乎没可能完成。首先,心智成长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法代替;其次,这是几乎每个社会都想系统地完成却从来没有成功完成的事情;最后,我们也要考虑自身的安全。

第三: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理解

任何事实,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数人的大多数看法,基本上都被灌输的,所谓主流观点,而不一定是正确的。我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地接受很多看法,而很多的看法属于集体“无意识(潜意识)”。

1913年清朝时的剪辫子运动,当时很多人捍卫自己那条辫子,哪怕丢了命都在所不惜。可是当初清兵入关时,同样有很多的人,为了反对清朝强行推行束辫子这事而被杀死。任何一个时代都会有一种最主流的观点,但这个观点不过就是这个时代的集体意识而已,你只是懒的思考被动的接受而已。

但一般来说不论什么样书籍,都对这问题无能为力,要解决这个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手段——自我挣扎。解决这个问题的力量若非完全来自自我,就根本不可能强大到能够忍受那种把自己与外界 分离开来的痛苦。也正如此,才会有心智成长是自己的事情的观点。

是做快乐的猪,还是痛苦的苏格拉底?是甘愿享受虚假的欢乐,还是用长期的痛苦换取哪怕片刻的真正的幸福?

v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