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粮史——输粮换盐引

2023-10-31  本文已影响0人  云卷云舒xj

粮史——输粮换盐引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长芦运至太和岭,路远费重,若令人于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者,给淮盐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输入之费省而军备之用充矣。’从之。”

以上史料可以看出,明朝实行的“开中制”实行早期主要是为了解决运粮供给河北宣府和山西大同地区驻军路途遥远而又耗费巨大的问题,而采取招商输粮的形式,商人只需将粮食输往太原、大同两地,即可获取盐引。

朱元璋开国不久,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的反扑和侵扰,在东自辽东、西至甘肃的辽阔边境上,常年驻守着八十万边防大军。为解决边关将士粮食短缺问题,同时减轻朝廷的压力,大明王朝就想出一条妙计:仿效宋代实行“开中法”,召商输粮,鼓励商人运输粮食到边关地区以换取对食盐的运销权。

朝廷为此给出的回报是,发放给商人们同等比例的盐引,准许商人们在指定地区销售食盐。这就是著名的开中制,它和后来推行的以纳银代替纳粮的体系合称开中折色制。开中折色制在维持了大明帝国边关粮草供给的同时,也造就了一代代富贵盐商的传奇,同时成就了得地利之先的晋商们的商业帝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