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共赏理事之光 向阳而生理事会·成员推文内审通道

读完很有收获的📖【大象在屋里】

2024-10-15  本文已影响0人  小猪仔是只狗

《大象在屋里》是玛丽亚.葛莫莉博士在94岁高龄出的新书。这本书的素材,来自于玛丽亚老师在中国举办的萨提亚家庭治疗专业训练现场。这个专业课是由中国治疗师邀请个案家庭来到现场,玛丽亚老师现场做家庭治疗,再由学员在小组中讨论个案,最后玛丽亚老师回答问题和教学。这是一本很容易读懂,也很适合中国家庭读的书籍。

玛丽亚认为在治愈的历程里,不提这些创伤经验比“说”来得重要。她一直强调萨提亚模式里的一个重要元素———强化正向的地方,我们不去创伤那里。

“要相信人、要爱人、要信任人。”

本书能实现出版是因为这几个家庭愿意呈现他们的困境,供大家学习。

【一】带刀上学的男孩—突破爱与控制的矛盾

这是一个17岁的男生带刀上学的故事,对学校和老师充满愤怒的高中生,这也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年的历程,需要父母学会放手,让孩子可以自由的成长。玛莉亚带领这个家庭重新学习沟通,沟通时要注视彼此的眼睛;彼此交谈时用“你”,而不是“他”。然后雕塑母子关系,让他们看到关系里的内在冰山,教导儿子如何处理他的愤怒,其实愤怒是可以表达的,而不需要去行动;儿子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这需要母亲放手,对他给予更多的信任而不是管控,夫妻关系更稳固的话就容易放手,最后让家庭成员们做出改变的承诺。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会发生混乱的感觉,向他们解构混乱是好的,意味着他们在改变中。良性的沟通需要循环,尽可能的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实现一致性沟通。

【二】忧郁的呐喊—忧郁症下的家庭难题

这是一个自我价值感低,不满意工作和婚姻感觉让父母失望而患上抑郁症的中年女性,其实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女性一直不被认可、不被允许做自己的挣脱枷锁历程。

从小父母就拿自己跟别人来做比较,而自己一直都是不行的那一个,好的当然还会有更好的,比较是无尽的。

在这个案例里玛莉亚帮助案主看见自己的资源,肯定自己的价值,承认自己本身已经很优秀,在父母面前“站”起来,跟丈夫之间平等沟通,慢慢的不需要用“病人”作为反抗。

这个案例里母亲从原生家庭里学到打孩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案主,她只是作为一个显示家庭系统问题的那个人,而不是问题的关键,而且家庭系统出问题,被认为有问题的那个人往往是当前能量最弱的那个。

玛丽亚建议:不要再提到你的不安全,你不需要对什么事都觉得不安全,把不安全放进你的博物馆!你已经做了三十年!你知道,不再需要的东西,就把它放进博物馆。我认为感觉到安全更重要。

当你做自己时,就能和对方创造一段新关系。只要你可怜自己,你们的关系就建立在你的自怜上。

【三】“完美”的诱惑—夫妻连结,松绑孩子

这是个家庭里没有什么沟通也不擅长沟通的家庭。父母给女儿的指示也是模糊不清,需要学习如何沟通。

玛丽亚建议:你要真的听到别人说话,且可以回应,而不是像个生气小孩的行为。”

“我不要再做受害者了,我要做成年人,我能处理自己的愤怒与焦虑。

【四】舍与不舍—想离家独立做自己的成年儿子

放手对于中国很多妈妈而言真的是个不能逃避的课题。付出太多,孩子承担的负担也就越重,想飞却怎么也飞不高,只剩下对父母的指责与愤怒。

玛丽亚说:在我的想法里,成年人意味着要满足自我的期待;当然,你可以考虑她们的期待,但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期待,而且对自己的期待负责。我认为,如果学到这些,你就不会害怕了。因为我们还是孩子时,就想要满足妈妈的期待,小时候,我们必须如此做。但是身为成年人,我们知道自己的希望和愿望,可以自己满足它了。

当我们说“控制”时,是要“双方”都参与,只有你允许她时,她才能控制你。两个人都参与,它才会发生。如果有人想要控制我,是我做出“是不是允许她控制我”的决定。

【五】由“心结”至“连结”—四个女人之间的爱与痛1.2

这个案例对我的触动是最大的,看完这个案例,我重新拥抱了处于战斗状态快一年的母亲。

由最小的女儿自杀这个问题显化了一直藏在这个家庭里面的“大象”,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彼此相爱,害怕伤害对方,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隐藏起来。

玛丽亚说:常常光谈论事件本身,可能谈越多,伤害越多。

你得承认自己有多爱他们;最重要的是,你不欠任何人任何东西,他们也不欠你。这个家里充满了爱,你们“施”与“受”,但是没有“欠”,所以这里没有“债”。我希望你们离开的时候,已经没有“债”了,只带走每个人的欣赏、感谢。

【六】“失控”与“温暖”—家庭如战场中的生命能量1.2

当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他需要的“温暖”与信任的时候,他就会想要外出去寻找。

这是一家孩子不上学、不回家,爸爸就要离家出走的家庭。

通常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想要一些东西,却要不到。

“不上学”“不回家”“不管、不问、不理”是男孩的三大反抗武器,唯有满足了自己的需求,男孩才愿意放下武器,友好协商。

【七】厌食是武器—争取自主的女孩

在中国,很多家庭里是充满了权力的,而孩子似乎是需要服从父母的,而不是彼此尊重,很多孩子为了拥有自己的权利而选择了“生病”。

这个案例玛莉亚帮助案主看见自己所拥有的各项资源:耐心、细心、踏实、功课很好、优秀、善解人意…而当她发现自己本来就很优秀,但这些资源却没有发挥出来是因为她没有看见自我接纳,把自我接纳落在一个角落里了,当她的自我接纳“站”起来后,她的那些资源也都开始围绕着她散发出很强的力量感。

看完这本书内心感触很多,跟随着这些家庭从压抑、疏离、痛苦中出来,籍由某个点上情感或情绪的表达和交互,被堵住的能量一下被搅动,家庭被带向开放、积极、更有弹性,以及爱的充分联接。我在每一个案例里都或多或少的看到了自己和自己家庭家族的影子,心底对家庭的隐痛和希望都被震动,产生着共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