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谈天说地游 记

散文丨古越风情西施故里

2023-07-24  本文已影响0人  云起龙飞

诸暨是西施的故乡,这方养育了绝代佳人的山水胜地,让人有无限神往的遐想。踏上这块土地,不仅有秀丽的如画山水,更有浓郁的越地人文风情。

自古越国多美女,而且柔情似水、多愁善感,西施是最为著名的代表。西施姓施,名夷光,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春秋末年越国人,约于公元前506年,出生于诸暨苎萝山麓苎萝村,天生丽质。父亲砍柴卖柴,母亲浣纱织布。古时苎萝村施姓有东西两村,夷光家住西村,所以被称为西施。那个东施效颦的东施就住东村。西施的美人计助越王勾践完成复国大计,有关其传说很具神秘感。自古有“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名句,可见世人对其评价之高。西施的无数美丽传说,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沧桑,依然浓重而热烈地绽放在这古越大地。

从福建霞浦返苏,再一次走进西施故里,去沾点美。现在的西施故里是诸暨的一个旅游区,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

景区依山跨江,浣江畔,乳状的金鸡山高约百米,山顶建有一座黑白相间的五层宝塔,这山,这宝塔,成为了整个景区绝好的背景。

浣江畔的路边,一座银檐高挑、红柱的六角亭阁默默地耸立着。这江是当年西施姑娘浣纱的地方,这亭就是后人为纪念西施而建造的浣纱亭,亦谓西施亭。

沿游步道而下到江边,矗着一块古朴苍褐的巨型方石,上镌“浣纱石”。相传为西施浣纱处,曾是当年西施与范蠡互赠信物,订下百年之好的地方。故浣纱石又名“结发石”。

西施的传闻如烟似梦,只有江边裸露出来的零零落落散布的一些黑石头,据说是当时古苎萝村人浣纱洗衣的地方,西施和她的母亲曾在这里的晨雾和暮霭中劳作,挥洒人间岁月,让人在半信半疑之中平添一份无边无际的幻想。

驻足观望,只见绿水凝碧,水清鱼跃,杨柳依依。我仿佛看到一个美如天仙的妙龄女子,手挎竹篮,来到溪边,她的身材像飘逸的杨柳,她的脸儿像六月的荷花,散发出江南美女特有的魅力。她的倩影照到了溪水里,只见水中一对明眸,两只凤眼,含笑顾盼,相映生辉。

金鸡山脚下建有范蠡祠,山脚下往西的鸬鹚湾村还保留了古村落的格局,更多的则是大片的荷塘四周,亭台楼阁、小桥流榭,竹林绿树掩映下的蜿蜒小径,错落有致。

参观了江南特色的庭院式仿古建筑中国历代名媛馆后,情不自禁地加快脚步,走过横跨在浣江上的白色斜拉桥,兴致勃勃向西施殿走去。

西施殿围绕青翠的小山苎萝山而建,这里依山傍水、山环水绕,处处流溢出来的是江南的娟秀和妩媚。

苎萝山是一座普通的临江小山,山不高,形不俏。因出产苎麻而得名,苎麻可以用来织布。这座幸运的小山,钟灵毓秀,因孕育了绝代佳人西施而成为古越名山。两千多年来,山上的树木换了好几茬,而西施的名字一直耀眼如绚丽的星光,从未黯淡。

西施殿的门楼像座牌坊,四根一组的青石圆柱中间三扇朱红油漆拱形大门,给人以古朴凝重的第一感觉。大门两旁米黄色的围墙,淡雅恬静。

走过门楼,迎面一个碧水荡漾的荷塘,唤做“红粉池”。荷花池中荷花映日,碧叶生辉。池中立一尊汉白玉雕像,偏腿而坐的西施,丹凤眼、柳叶眉、樱桃嘴,鼻梁挺拔,高挽双髻,杨柳细腰,看上去恬静温婉,光彩照人。出越入吴,西施的品质就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于是西施这个民间崇拜之神,渐渐成为“荷花女神”。将西施和荷花联想在一起的,较早有诗人李白,他在《子夜四时歌·夏歌》里这样写:“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西施殿池水环绕、花木掩映,曲径回廊,亭榭相间,错落有致,殿堂翘起的飞檐、复杂的穹隆顶和木头勾搭却体现了古越地殿堂建筑的风格,让人觉得好像在人文史迹之中漫步,仿佛又置身于江南园林。西施殿在唐代就已有了,唐朝诗人李商隐在《蝶》一诗里有:“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的诗句,这之后唐代女诗人鱼玄机写有《浣纱庙》一诗,她在诗中称西施为“浣纱神女”。

西施殿正中站立着正值青春少年的西施姑娘塑像,蓝衫黄裙红披,有三四米高,一副村姑的打扮。看她那表情,凝重端庄,目光里透出庄严与悲悯,似阅尽人间沧桑。案桌上供品无数,只比菩萨前面少了袅袅香烟。

看着眼前的西施,我不知道她是愁苦,是欣慰,还是忧伤,而在民间的传说中,她是那样的美好和神奇。人们把她想像成了一个为越国复兴奉献和牺牲自己青春的英雄。“越锦何须衣义士,黄金祗合铸娇姿”,这就是后人对她尊崇的写照。

转过西施殿,右侧为依山而筑的古越台,正对门楼有“古越台”三字,进入其内,给人以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上面中间供奉有越王勾践,文种、范蠡两大臣分立两侧,上悬“卧薪尝胆”匾额。尽显励精图治、灭吴雪耻之志。

苎萝山的最高处,建有“苎萝亭”,像亭也像塔,称之为亭阁大概更合适。亭阁不高,只有三层,但不妨碍檐挑流霞、角披芳翠。极目远眺,视野开阔,周围风光尽收眼底。对岸峙立的金鸡山蓊郁苍翠,山顶一塔巍然耸峙,刺破苍穹。

苎萝亭下,顺着山势有一条百余米的西施长廊,陈列腊像人物、资料图片,叙述西施一生的传说故事和越地相关的古迹。

下了苎萝山之后,有一处开阔地带,一弯绿水绕着两间茅舍,这里就是西施的诞生地古苎萝村了。

隔着浣江与苎萝山相望的是鸡冠山,相传,鸡冠山下古时有个鸬鹚村,村中有一位美女叫郑旦,与西施同时被选送到吴国去伺候夫差,郑旦思乡得病而亡,西施悲切之余,强颜欢笑,直到吴国破灭。自古红颜多薄命,我们在感慨同情郑旦之余,不禁对西施的何去何从,特别的关注。那个曾经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平民女子,那个“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的苎萝山砍柴人的女儿,她究竟魂归何处。

西施的故事已成为吴越古文化的一个典范根植于人们的心中。舞台上,文学作品中,普通民众的生活,西施和她的故事作为历史遗产和文化营养已融进寻常百姓家的角角落落。

告别苍翠葱茏的苎萝山,告别明丽清澈的浣江,告别千古悠悠的西施故里,我的心中徒然而起一种怅然、空灵、若失的感觉,人虽离开了西施故里,心却留在了那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