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三次低头开始

2022-04-10  本文已影响0人  祝你一生自由

俗话说:“低头是稻穗,昂头是稗子。”

空空如也的稗子,始终昂头招摇。成熟的稻穗,却会垂头收敛。

做人也是如此。

懂得低头,才是为人最高级的境界。只有适时低头,才能把头抬的更高。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从三次低头开始。

向自己低头:不较真

佛陀说:大千世界,没有人可以让你痛苦,只有你自己可以。

所有快乐和痛苦,都由自己的心造。

神医难医命绝之人,佛陀难渡无缘之人。

你的心里一直放不下,作茧自缚,最终受折磨的还是你自己。

人之所以烦恼不断,都源于撞破南墙,也不愿意向自己低头。

有一则禅宗故事:

小和尚在寺庙里苦练铁砂掌,日复一日,却也不见成效。

老方丈见了,为小和尚指点迷津:练铁砂掌是为了什么?

小和尚答道:防身。

老方丈又问:现在感觉如何?

小和尚很痛苦:手掌已然重伤。

老方丈笑了:既然本为防身,如今已经伤痕累累,为何还要再练?练武练的其实是一颗不较真的心,放过自己,自然可以百毒不侵。

小和尚顿悟,原来铁砂掌练的是心境,而不是手掌。

的确是这样,世间之事,就像这手掌一样,会受一次又一次的伤。

如果事事追求极致,最后,只会让自己疲惫不堪。

一个成熟的人,明白向自己低头,是为了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人生在世,不必事事较真,更不必执意追寻完美。

选择与自己和解,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完满的自己。

向父母低头:不抱怨

古人说:“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和气最重要。

家中事没有是非对错,只有情短情长,

和家人相处,懂得让步;和父母相处,学会低头。

向父母低头,是为了更好地报答这份养育之恩。

著名作家朱自清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父亲是传统文人,朱自清是新派青年,价值观天差地别。

父亲朱鸿钧保留了很多传统习气,朱自清为此与父亲起过多次争执。父子之间嫌隙越生越大,以至于赌气,多年不曾见面。

后来的朱自清,渐生悔意,看到父亲的来信中提到“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顿时泪流满面。

从那一刻起,朱自清在父亲面前低下了倔强的头颅。

父子二人,都心生谅解,才有了父子真情流露的感人一幕。

此后的朱自清,不但家庭幸福美满,而且佳作不断,成为了知名的大家。

你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模式。

懂得及时向父母低头,不仅可以增进家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更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走得更通达更顺畅。

千万别等到父母突然撒手人寰,我们才遗憾悔不当初。

向父母低头,不是为了承认错误,而是为了感受亲情与爱的温度。

向他人低头:不争辩

《道德经》中讲:“天下莫柔雨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柔”是含而不露,以柔示人,也就是要学会向他人低头,不做无谓的争辩。

一个人要是锋芒太甚,更容易遭人嫉恨,招惹是非。

真正的强者,强在内心,而非态度。

为人处世,懂得向人低头。即使遭到了刁难,也不必争辩。

真正聪明的人,在低头中,显现出来的是智慧和能力。

有这样一则故事:

寺庙里,两个小和尚争得面红耳赤。

胖和尚说:佛陀的话都是诓人的,出家人不打诳语,因此,我们不能学佛。

瘦和尚很气愤:你这是诽谤,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佛。

老方丈听了,却罚了瘦和尚。

瘦和尚不服气,跑去找老方丈理论。

老方丈微微一笑:你和糊涂人争论,岂非更糊涂?

别人说两句,你就急了,争论不休,其实是内心不够笃定。

人世之事,正是如此,别人说的,是别人眼中的佛,并非真佛,也不能改变佛。

内心坚定的人,只成自己的佛,与别人并不相干。

真正厉害的人,没有工夫辩来辩去,他们都在踏实做事。

你站在高山之巅,看见一片汪洋;他在谷底,只看到了满目荒凉。

与其辩来辩去,终无结果,不如面朝大海,一路前行。

适时低头,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少些纠结,一时的避让妥协是为了走得更顺畅。

成熟的人,不会让自己撞得头破血流,不会在绝望面前孤注一掷。

人在屋檐下时,不妨低低头,也许,低头就能见到光。低头,就为自己开了另一扇窗。

当一根棍子横扫过来,选择低头的可以明哲保身,而受伤的一定是那个昂着头的硬汉。

适时低头,能让你走向成熟,收获取舍的智慧。

《心经》中讲: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个人能高能低,能屈能伸,才能顺顺利利,走得长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