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哲思想法

我们越长越大,就注定和父母越走越远吗?

2020-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艾夏树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过于理性,可我就想依赖

龙应台的一篇《目送》让许许多多的人动容,包括曾经的我。书店里,拿起这本书,被这句写在封面上的话触动,还在高中的我看完并没有太大触动,有点不过是表面的故作忧伤。因为我们从读书上大学到工作,确实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会少很多。

最近想起这句话,心里却一直无法认同,又或许是因为害怕吧。

最近给我爸妈买了个新手机,付了回程的车票,很执着地一定要转账给我,多次拒绝才退回。我知道他们担心我没钱用,不想用我的钱。你看,我已经开始区分“我的钱”这个概念,他们应该更强烈吧。那么多年,没有条件地花着他们的钱,我工作可以赚钱了,给他们花钱,他们却觉得不能用我的钱。而我,还一直认为,我们是一家人,我的钱就是他们的钱,要用随时可以用,至少在结婚之前都可以全部使用。怎么我一长大,就变成“我的钱”,而不是“家里的钱”呢?

中国人习惯以结婚为分家的界限,尤其是女孩子,尤其讨厌“结婚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这句话,而且传统里,女孩子结婚以后一般都会在婆家常住,回娘家都变成了客人。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想着心里挺难过的,新时代还坚持这种想法的人也让我觉得很可悲。但是,我更明白,现实的无奈和个人的无力逆转。

最近听着家里人说话,妈妈称我们这个小家为“我家”,称外婆住的舅舅家为“你家”,小姨也是一样。初听也正常,我一瞬间觉得难过又无奈,怎么我们结婚以后,就要和爸妈说“你家”“我家”了,我们不是一家人吗?

再往下想,怎么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帮忙用钱,就是借钱了呢?怎么很多时候感觉就先考虑和自己结婚的那一个人,而不是和自己有血缘的那个人呢?

而且,怎么父母老了就是哥哥或者弟弟养,病了是他们承担呢?姐姐或者妹妹怎么就不能?用钱就只能是借?是没有义务还是没有资格呢?

真的,在目送背影的时候渐行渐远吗?真的在说,不必追吗?

不需要谁来回答我的问题,很多事情又何尝不知?只是我啊,也钻牛角尖,现实的生活啊,总好像约定俗成一样,某种默契和规矩。

可是我想,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不必遵守。我已经长大了,我要做的,是守护着他们。只要我努力,就不会越走越远。

———写于2020年11月19日22:30 爸妈已经在回程火车上了,一路顺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