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4)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指3岁至6、7岁的儿童时期,相当于幼儿园教育阶段。
幼儿的游戏
一,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幼儿的游戏主导他们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
第二,幼儿的各种学习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第三,游戏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二,对游戏的理解和解释
1.古典游戏理论
2.现代游戏理论
三、游戏的发展
认知发展理论与游戏体现认知发展水平为依据把游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技能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四、幼儿象征性游戏的特点
1.以主题游戏为主
2.运用与现实物相仿的代替物
3.通过想象建构虚假游戏情景
4.游戏中富有创造性
5.游戏的动机重在活动过程
五、游戏的社会性发展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游戏。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两种) 协同游戏、合作游戏。
合作游戏要求儿童具有言语沟通,自我控制,理解他人需要和理解游戏规则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复杂的社会交往技能,可见幼儿的游戏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活动。
六,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游戏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具有其他活动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第一,游戏是幼儿活动和情感愉悦的精神寄托。
第二,游戏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渠道。
第三,游戏是幼儿之间社会交往的最好园地。
第四,游戏是幼儿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载体。
幼儿的认知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发展较迅速
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
3.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二)幼儿的记忆策略
1. 幼儿记忆策略的发展
2.幼儿后期能运用的主要记忆策略
(1)视觉“复述”策略。反复不断的注目于目标刺激。
(2)复述策略。不断地口头重复要记住的内容。
(3)特征定位策略。捕捉突出的、典型的特点作为记住事物的“要点”(如兔子的长耳朵)
二、幼儿思维的发展
具体形象性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1.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点。 具体形象性的可塑性,具体形象性的动态性。
2. 幼儿认知发展的趋向性。 有近及远;有表及里;有片面到比较全面;有浅入深。
3. 自我中心现象
皮亚杰认为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这被称为自我中心现象。
4.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二)逻辑思维初步发展
1.幼儿所提问题类型的变化
2~3岁儿童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表现他们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
4~5岁以后的儿童所提问题类型就变成“为什么”为主导说明儿童对客观世界的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2.幼儿概括能力发展
3.幼儿推理能力的初步发展
(1)幼儿最初的推理是转导推理。
(2)对熟悉事物的简单推理。
三、幼儿想象的发展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整合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一)无意想象经常出现,有意想象日益丰富
(二)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
(三)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幼儿的创造想象会得到显著发展。
1.幼儿创造想象的新颖性
2.幼儿创造想象的神奇性
3.幼儿创造想象的超越性
4.幼儿创造想象的未来指向
幼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幼儿词汇的发展
三、句子的发展
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3~5岁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快速期。
五、语用技能的发展
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个性的初步形成
1.显示出较明显的气质特点。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但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可塑性,幼儿期是可塑性比较强的时期。 成人可以有针对性的创造条件,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发扬气质的积极方面,改造气质的某些消极方面。
2.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3.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
4.最初的性格特点的表现
二、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1.幼儿的自尊感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发展。 到童年期儿童的自尊具有稳定性。
2.幼儿期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以后的情绪发展和适应性
3.影响儿童自尊的因素
(1)父母的教养方式
高自尊儿童父母教养的特点有四个:一是温暖,关爱,接纳孩子的特点和需求,热心参与孩子的游戏等活动。
二是严格要求,要求明确,但不采取强制性管束。
三是民主, 对有关孩子事情的决策,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耐心听取他的意见。
四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典范。
(2)同伴关系因素
三、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发展
认同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
四、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
年龄主要是3~4岁, 第一逆反期是表现是幼儿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现自我意识,反抗父母控制,这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一)第一逆反期的发展性特点
1.第一逆反期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
2.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二)父母因势利导, 循循善诱地进行教育。
第一,父母要明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并应积极而又理智的面对。
第二,父母要正确认识到第一逆反期的矛盾焦点,孩子出现超出自己实际发展水平的“长大感”,而父母对幼儿的“长大感”认识不足,应对不力,引起反抗。
第三,父母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帮助儿童知道儿童,指导儿童并创造条件,适宜的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