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瓜忆儿时

今日立秋,凡事大吉。往年一立秋,白天再热,早晚都会凉爽些。今年却不然,持续高温无雨。听新闻说北极的科考队都穿短袖了,乖乖,这全球气温异常时代已经到来!靠空调续命已经立秋了,这立秋讲究吃西瓜的地区不在少数,毕竟在炎炎夏日,吃上味美多汁的西瓜,怎么说都是件乐事,更何况,溽暑将走,也算有了盼头。
西瓜如今算是寻常物,家家户户消费的起。可这西瓜却非神州土著。西瓜原产非洲热带,于五代时期传入华夏。五代时,同州郃阳县令胡峤曾羁居契丹七年,回国后写了一篇《陷虏记》,记述他的这段经历,其中说到他从回纥带回了西瓜种子。因为这瓜是从西部传入华夏的,所以称为“西瓜”。 西瓜在华夏大地传播很快。五代末,江南地区已有西瓜,贵族有猜瓜籽的“瓜战”游戏,这些在陶谷《清异录》中有详细记载。至宋、元时期,西瓜已为人们所普遍喜爱,常见诗歌中。到明、清时期,北方的人们将较好的西瓜一直贮放到中秋节,于中秋月夜将西瓜切成花瓣状,用来供月。江南的人们在立秋这一天用西瓜祭祖,阖家吃西瓜、饮烧酒,以迎新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西瓜在全国各地都有栽种,各省市都有其知名西瓜品种。记得山东沂南双堠的有名。据说这里是诸葛亮故乡,产砚台和西瓜出名。而在江苏很早就有东台爆炸瓜的赞誉。这爆炸是说切瓜时,刀尖乍触瓜皮,西瓜便会应声裂开,声音洪亮脆爽,故此得名。其实,只要旱地种瓜,瓜熟恰好,这切瓜脆响声,几乎都是标配。
瓜熟固然是美事,半生不熟也能吃出快乐来。记得小时候很淘,暑假里大半时间都是在河里泡着。打水仗,堆沙堡,捉鱼围虾,黏知了。一个暑假下来,一个个都成了只剩白齿的小黑人。日近晌午,饥肠辘辘的我们不思回家,打起了瓜地的主意。河边穿过杨树林,一畦畦瓜地就在眼前。看瓜的农人,在树荫下小小的瓜棚里鼾声大作,随同看瓜的土狗也在瓜棚角落打盹。几个半大的黑小子,光屁股蛋,不顾黄土烫人,一个个模仿战斗片匍匐前进。高温下瓜叶萎靡不振的耷拉着,一个个圆滚滚的西瓜大大小小的在叶间藏着。甫触到西瓜,就已经听见土狗低沉的呜呜声,顾不得学大人弹西瓜辩生熟了,一人一个扯断瓜秧,在土狗咆哮声中,一人一瓜抱着向沙滩本部飞奔。那画面简直了,几个光腚半大黑小子,一人一瓜,在土狗追逐中狼狈逃窜。不过一到杨树林便安全了,看瓜人并并不真正计较这些淘气孩子,都是四邻八乡的,再说也就几个瓜,顶多吓唬吓唬而已。及时叫住了狗,嘟囔几句便又回棚睡了。惊魂未定的我们,来到沙滩上,砸开西瓜都傻眼了,除了一个瓜稍微熟点,其他全都红白相间,浅粉色的瓜瓤,告诉我们一个不好的消息---不熟!冒着这么大风险来的都是是好的,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囫囵吞枣的解决这几个半生不熟的瓜。又带着瓜皮帽下水游起泳打水仗来,全然不知过后不久窜稀的悲惨。
日子飞快,儿时的嬉戏恍若昨日。一种常见的水果,不一样的品尝,却有如此多的快乐。又至立秋,借吃瓜之名义,再回味下无忧无虑,没心没肺的时候,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