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7 得到专栏留言汇总
王煜全·全球创新260讲
174|模式创新解决医疗保险痛点
留言一:(精选留言)
相比美国,中国普通城市的医疗资源还是挺不错的。
我所在的城市,可以提前一周微信约号,急诊也不需要很多的等待,医保在结算时直接报销。
大部分检查都可以随到随做,需要预约的也很少超过一周。
有一次在医院听一位医生说,只有在中国才可以要做检查的时候当天就能做完,别的国家根本没有这种待遇。
对比美国人民的就医体验,我觉得身在中国还是很幸福的。
留言二:
听了老师今天的讲解,越来越觉得大数据和个性化。
或者说通过大数据分析,为个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不止是保险业,也是各个行业未来努力的方向。
张潇雨·商业经典案例课(精选留言)
Elon Musk丨马斯克的隧道公司十七问
我发现马斯克的所有项目,都有一个套路。
就是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实际上他都已经有了很详细的分析和推导。
在我看来他的推导过程,条理清晰,而且并不复杂,我相信多数人都能够掌握。
但他和普通人很大的不同,就是在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目标的时候,可以压抑住自己对未知的天然恐惧心理。
在大多数人会退缩的时候,他不会,可以抵抗住自己的本能,把大问题一步一步拆解成小问题。
能抵抗本能恐惧这一点,我想也不是绝对不可能做到。
我曾经在工厂研发部工作,经历过多次产品生产时良率接近0的情况,但最终通过大家都努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最终良率超过90%。
只要有过这样的经历,人是能够建立起面对巨大挑战的信心。
会有这样的信念:只要愿意投入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在理论上能够解决的问题,工程上都是可以解决的。
在这点上,我想不少人也能具备和马斯克同类的品质,只是他更加强大。
最让我困惑的一点是,他是如何发现这些不可思议的项目的?
如果说他从小有登上火星的梦想,这个我信。
要说他从小有电动汽车、太阳能、超级高铁、脑机接口等如此多的梦想,我就有点怀疑了。
我想应当有某种“算法”,让他能够有规律地去发现这类型的项目。
这个“算法”,是马斯克独有的核心竞争力,并且是普通人通过常规渠道无法获得的能力。
马徐骏·世界名刊速读(精选留言)
《新科学家》| 面对权威,你会服从到什么程度?
今天又被刷新了三观。
关于这个实验,在得到已经听过多次,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戏码。
我想起卓克·科学思维课《170|泡沫:被过度神化的“潜意识”》中也辟谣过一个心理学实验。
大致是一个叫维卡里的人,通过在电影放映时,显示画面中插入一些让人们购买爆米花和可乐的画面。
这类画面隐藏在影片中,人眼无法识别。
他宣城这样能够影响到人的潜意识,提高影院爆米花和可乐的销量。
但最终证明这个实验是假的。
这些实验都有一些特点,就是反常识,而且有故事性,生动有趣,让人很容易记住,易于传播。
不过这些事情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就是对于任何事都不要抱有盲从的思想,时刻保持批判性。
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样才不会受一些错误观念的误导。
更不能因为担心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就拒绝接受,因为世界也是在不断进步的,真理也是相对的,会随着时间变化的。
武志红的心理学课
空间12 | 父性与秩序
我父亲因为工作原因长年在外地,所以我长期处于与母亲的二元关系中。
加上我母亲的掌控欲也稍强,这更加强了我们往一元关系的跌落。
在青春期我和母亲有过比较激烈的对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我对于分离的强烈期待,不过并没有太好的结果。
这些经历产生了两个后果,一是我在家庭中缺少一个稳固的自主空间,二是我没有很好的建立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桥梁。
对此我想请问武志红老师,如果是像我这样的情况,孩子长期与父亲分离,只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应当如何更好的构建一个良好的三元关系,或者说如何更好的完成分离的过程呢?
卓克·科学思维课
188|严谨:1千克到底是多少?
我想应当是速度,作为一个表示物体运动的单位,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单位之一,如果无法精确地定义“米”,那么速度的精确性也无从谈起。
而速度,又是被用来描述从微观到宏观一切物体运动的,它若不准确,科技发展就无从谈起。
刘润·五分钟商学院·实战篇
117丨二级价格歧视:什么东西,买得越多价格越贵?
我的产品就是我自己,我应当采取逆向二级价格歧视。
如果公司要给我派发更多更重的任务,那么公司应当给我多一些奖励。
如果有人要给我发一个外包任务,那么我应当收取高于我单位时间工资的费用。
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
207讲:超级门槛 | 目标设定理论
今天的内容,总结成一句话,就是:
设定一个超过当前能力,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并让人对此做出承诺,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激励效果。
以学习来举例,就是要让人呆在学习区,远离舒适区和恐慌区。
每完成一个目标之后,都要层层递进,这样就会不断进步。
我的工作经验:
以前在工作中,大家互相之间有急事需要需要寻求协助的时候,往往会说“这事越快越好”。
但往往得到的效果不是“越快越好”,而是通常会被理解为“这事不急”。
当然不是真的大家不重视,而是不知道该如何重视。
原因就是目标不明确,“越快越好”往往不如“今天就要”来的明确。
罗辑思维
第456期 | 怎样了解一个人
其实学习这事也是一样。
我向一个朋友推荐得到,他觉得学习这事挺好,但就是不愿意注册一个账号。
听了梁宁老师的课后,我瞬间明白了,他是在恐惧。
不学习的话还觉得自己棒棒哒,学习的话就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懂的东西,全能自恋无法接受这样的毁灭性打击。
于是就选择了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