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书籍笔记导图

<行为金融学>笔记-非理性篇

2019-02-15  本文已影响11人  e4595c81eca8

得到《陆蓉-行为金融学》学习笔记。

1、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的区分。

传统金融学的逻辑结构:数学——经济学——金融学,依托于理性人的假设,从数学的理性逻辑出发,建立经济学的大厦,金融学分支运用。行为金融学的逻辑结构:心理学——投资行为的实践,依托于人是非理性的,是会犯错误的假设,利用人们的错误,进行投资实践。

因此行为金融学的关键词是:非理性+实践,这篇是非理性的总结。

2、人们为什么是非理性的

TED有一篇WHY-HOW-WHAT的演讲模型,一般人理解世界及产品营销,通常是WHAT-HOW-WHY的顺序。4S店卖车,我们宝马车操控性能好-试驾感受一下开的感觉-买了宝马,让你有面子。(房子逻辑类似,我们有什么位置的,什么业态的什么户型,你买一套)。但是乔布斯等大神,顺序是反的,先说WHY——苹果的使命是改变世界;再说HOW——我们用think different的方式,让人们使用更好产品的方式,提高人们的效率及品味,从而改变世界;最后才说WHAT——这是我们的IMAC、IPOD、iPhone、IPAD,它们都可以帮助你改变世界,买吧。

仅仅是顺序的不同,给人们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之前借鉴《西宸原著葵花宝典》,开篇就是客群的价值观主张,也是客户为什么而生,要用什么记录自己奋斗的一辈子,也是先讲WHY的逻辑,而非一上来就是中式合院,恭王府之类的WHAT。

人为什么存在非理性?我们的大脑就像同心圆一样,最内核是蜥蜴脑(脑干+小脑,爬行动物进化而来,控制心跳、呼吸等生存器官,直觉思维)——中间层是猴子脑(杏仁核+下丘脑+肾上腺,哺乳动物进化而来,情绪,冲动等激素的冲动反应,反应最快,5F:FIGHT、FLEE、F**K、FEED、Freeze,系统1,情绪思维,)——最外层是人类大脑(大脑皮层+前脑额叶,最晚进化,反应最慢,系统2,理性思维)。李笑来称之为骑手驾驭黑白马模型。

王东岳说,人类感官存在的目的,是求存而非求真。比如光和颜色的本质是波,人类的眼睛把他们简化成方便我们判断世界、打猎捕食的7种颜色。比如5种味道,人类天生的反感苦味和臭味,因为苦代表中毒,臭代表腐烂。对大自然来说,植物有毒、尸体腐败是自然循环,没有好坏之分,但人类天然的会区分好坏,会天然的怕高、怕黑、怕蛇,本质都是我们感官存在是帮助我们求存,而非求真。这个世界的真相是什么,我们本就是模模糊糊的盲人摸象。

所以人类的本质是理性还是非理性?恐怕非理性的,情绪化的求存才是主流,《乌合之众》《浪潮》等已经有生动的表达了。

3、投资中有哪些非理性?

投资的本质是正确认知+实践。认知分为对信息进行收集、加工、输出、反馈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都有大量的非理性存在。

a、信息收集阶段。

易记性偏差、首末效应、形式很重要

人们搜集信息时,会先过一遍自己大脑中的信息库,容易被记住的信息会被认为是真。

比如给你一堆股票的名字,让你找出里面最好的公司。你很可能会倾向于找自己最熟的名字(老凤祥,老牌子企业肯定很好,其实翻翻财报,它的毛利率只有8%,净利率不到4%,利润这么薄,不是门好生意。但是ROE能站上20%很不错,核心是总资产周转率高,2.9次,属于好市多的顶级水平了。但高度依赖经营水平和管理团队,这种公司掌门人变了怎么办,还是不该投),不熟悉的公司很可能直接PASS。

那么什么样的信息容易被人记住?生动形象的、首末出现的、强度很大的。比如最近一次,你坐飞机,遭遇强烈颠簸甚至飞机故障,导致迫降。很可能导致你这辈子都不敢坐飞机,至少会觉得坐飞机很危险。但理性角度来说,飞机的死亡概率远远小于汽车。

每年各大投行都会发表各种宏观分析,为什么被人记住的,永远是标题或者开头的金句?比如:人生就是一场康波,发家致富靠康波。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从记忆度和人们的感受上而言,形式和内容一样重要。但理性思考,当然是内容重要。

b、信息加工阶段

代表性偏差:当事物代表性的特征出现时,人们会很冲动的做判断,而忽略其他决定性的信息。

一个人做事严谨认真有条理,内向不爱说话。这个人更可能是图书管理员还是农民?

考虑到图书管理员的代表性特征,让人们很容易判断这个人是图书管理员。假设真实性概率,前者是100%,后者是1%,但是考虑到无条件概率,中国人口有50%的农民,图书管理员的职业大概小于10万分之一。再做乘积,显然10万分之一*1要小于50%*1%,这个人理性判断,更可能是农民。这就是贝叶斯法则。

比如迷妹们看到一个帅哥,或者明星,就很冲动的恋爱或者结婚。但又会闪结闪离。那就是颜值作为一个人的代表性偏差,影响了其他更重要的要素:黄赌毒家暴等不良嗜好、责任感、家人付出等。

比如最近一个好朋友给你推荐股票,你觉得这个朋友靠谱,推荐的股票可以闭眼买。但这个朋友靠谱,关系好是代表性偏差,他在投资领域是否专业,是否有过往的成功案例支撑,这个公司的价值和价格情况等是更重要的要素。

用小样本量替代了真实概率,错以为是大数定理,进而进行投资决策,本质就是非理性行为。遇事时要算算客观的概率才真的靠谱。

c、信息输出阶段

过度自信: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吸收的信息是无限的。在投资市场上每天吸收信息,微信频繁刷信息,获得的信息一定会超过能力,从而造成过度自信。因此投资市场上活跃的交易量,通常都是人们过度自信的表现。一个交易能够成立,一定是有的买家认为便宜,有的卖家觉得贵,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行为,这不是过度自信吗?越自信、越频繁操作、越亏。

因此巴菲特才会常年待在老家奥马哈,远离华尔街的喧嚣。同时降低投资频率,如果一只股票你不能持有10年,那么就不要买入。同时终生持续不断的学习,89岁的老人家,依然手不释卷,强调自己只在能力圈内行动,看不懂的生意,再好也不买。甚至在前两年的年会公开答疑时,说自己没买亚马逊的股票,是因为自己太蠢。虚怀若谷,坦荡谦逊,完全没有过度自信。(再结合WHY-HOW-WHAT的模型,大牛和普通人,最大的认知和行为方式都是相反的。你如果能观察普通人的行为特征和决策特点,仅仅是依靠反着操作就足以击败大多数人了)

一个化妆品公司之前在网上调查了几百名女性网友,给自己颜值打分。素颜7分,妆后9分这个选项,投票率超过90%,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周围的女性,90%都是妆后9分女神吗?人们看待自己时容易过度自信,看待他人时往往非常理性客观。因此破除过度自信的最佳策略就是引入客观的第三方评估。(雷达里奥的棒球投票器,可信度加权分析方法)

d、信息反馈阶段

自我归因:好的结果因为自己能力强,坏的结果因为客观原因不好。典型就是房地产的周期,上行周期,鸡犬升天,觉得自己是神盘缔造者。下行周期,等待救市,又说自己能力不能抗衡大势。

后见之明:事情发生了,说看我早就说过了吧。典型就是每当科学攀登新的巅峰时,佛家已经在那里等候了。因为佛家说过很多经典,甚至彼此矛盾。事情发生之后,你总能找到某条理论验证。中国也有无数的矛盾的名人名言。良禽择木而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等等。

认知失调:结果和预期不一致时,选择性忽略结果,甚至故意扭曲。典型如斯德哥尔摩效应,典型如少年犯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是被冤枉的,被诱骗的,自己的孩子一直是记忆中的那个小可爱。投资赔钱了,是运气不好/被坏人骗了/不止我一个,反正就不是自己的问题。

确认性偏差:一旦形成观念,只会寻找对其有利的证据,忽略对其不利的证据。谈恋爱的光环效应,毕业工作的名校晕轮,政治斗争与公司派系里面的XX派等等。当正反面信息同时存在时,你只找正面信息,不代表你的决策就是对的。

神奇式思考:鸽子投食的奇怪动作,错误的判断了因果关系。鸽子祈祷、扇翅膀等动作,并不能给鸽子带来食物,但却不影响鸽子的判断。比如笃信某种技术指标或者技术图形,发生时就是涨价的信号。如果某个指标这么好用,你更要相信一定会有更专业的机构利用它,提前把钱赚了,也轮不到你的。

所以哪怕人成功/失败过,如果没有正确的反馈和判断总结,下次还是会重蹈覆辙,踩过的坑还会再踩。

正是因为投资及生活中充满了非理性,我们才更应该低调、谨慎、细致、耐心、谦卑、理性。芒格的投资清单、巴菲特办公室的棒球击球图,都是用来提醒自己非理性的工具,值得长期实践磨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